果然如此从海地到古巴美国黑手逐步浮出
从海地到古巴:美国黑手逐步浮出水面! 一周前,海地总统莫伊兹在私宅内被一帮雇佣兵枪手乱枪打死,整个案情有如“罗生门”一般扑朔迷离(参看笔者海地版“罗生门”:总统遇刺究竟是哪一方黑手所为?一文)。 海地总统遇刺事件最新进展: 现在,案情调查又有了很大进展。据外媒12日报道,一名长期居住在美国的海地籍医生被捕,他被认为是刺杀案的“关键人物”,他的落网也让本就错综复杂的案件变得更为神秘。 综合《华盛顿邮报》、美联社等外媒报道,海地警方目前已将调查重点放在11日逮捕的一名海地人身上。这名嫌疑人常住美国佛罗里达州,涉嫌策划并雇用杀手实施刺杀。海地警察总长莱昂·夏尔11日在记者会上说,嫌疑人克里斯蒂安·埃马纽埃尔·萨农(ChristianEmmanuelSanon)63岁,是一名海地公民。据警方调查,常住佛罗里达州的萨农企图推翻莫伊兹并取而代之。 萨农 据夏尔介绍,萨农今年6月“抱着政治目的,乘坐私人飞机入境海地”,同行的还有几名哥伦比亚籍枪手。萨农此前与美国一家有委内瑞拉背景的私人安保公司CTU取得联络,通过CTU雇用26名哥伦比亚籍枪手。据悉,被雇佣枪手的最初任务是保护萨农,但随后得到指令改为“抓捕”莫伊兹。入境海地后,任务再次“升级”——刺杀莫伊兹。 当地时间7日凌晨,海地总统莫伊兹在家中被一群武装分子杀害。莫伊兹遇刺后,有枪手给萨农打了电话,萨农随后又联系了两人,海地警方认为那两人是刺杀行动的幕后策划者。警方没有披露另两名“幕后策划者”的身份。 有关萨农的公开信息很少。美联社称,萨农常住美国佛罗里达州,自称是一名医生,但记录显示,萨农从未在美国获得行医资格。佛州记录还显示,在过去20年里,萨农创办了大约12家企业,涉及医疗成像、物理治疗、房地产、素食产业等,但都以失败告终。据悉,萨农在佛州还是一名福音派牧师。年,萨农在佛州申请破产。 年,萨农曾在视频网站YouTube发布视频,谴责海地领导层腐败,指责他们剥夺了国家的资源,“他们不关心国家,也不关心民众”。他还曾表达过希望领导海地的愿望,然而他在海地政界并不为人所知。 萨农在美国的同事认为,他是被刺杀海地总统的幕后黑手所骗。萨农在佛州的朋友告诉美联社,萨农曾表示,有自称代表美国国务院和司法部的人找到他,希望他担任海地总统。另一名同事则认为,萨农“非常容易受骗”,萨农曾对陪同他前往海地的安保人员都是哥伦比亚人表示疑惑,还在刺杀前几天打“那些哥伦比亚人失踪了”。 《华盛顿邮报》称,案件最大的疑点是:一名年在佛州申请破产、自称是牧师的男子,怎么会是一起涉及20多人、被当局描述为一场“敢死队行动”的幕后黑手?因此,海地政府仍在调查萨农是否真正的幕后主使:是否还有人在背后扮演了更为决定性的角色?谁又有可能资助了这次行动? 哥伦比亚雇佣兵 据法新社报道,哥伦比亚政府正在调查莫伊兹安保负责人迪米特里·赫拉德(DimitriHerard)。据悉,在年1月至5月期间,赫拉德不仅多次前往哥伦比亚,还经由哥伦比亚访问了厄瓜多尔、巴拿马和多米尼加共和国。此前消息称,在袭击中遇害的莫伊兹身中12颗子弹,而与他在一起的安保人员无人受伤,在海地引发质疑。 在当前复杂局势下,海地政府已向美国和联合国发出请求,希望向海地派兵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协助维持局势稳定。对此,由美国司法部、国土安全部、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人员组成的代表团11日前往海地,与海地过渡总理克洛德·约瑟夫和阿里埃尔·亨利举行会晤。代表团还与警方举行会晤,并对海地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据路透社报道,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12日说,美方正在评估海地提出的请求,不排除派兵可能性。普萨基也表示,海地未来政治领导层缺乏明确性,暗示政局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是否派兵。 另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俄新社14日报道,委内瑞拉国民议会议长豪尔赫·罗德里格斯13日表示,涉嫌参与刺杀海地总统的美国CTU安保公司,曾参与过年针对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的暗杀行动。罗德里格斯透露,这家安保公司也策划过一个名为“吉迪恩行动”计划,目的是推翻马杜罗政府,同样被委内瑞拉方面捣毁。 哥伦比亚政府近日通报称,19名参与暗杀海地总统的哥伦比亚人利用美国CTU安保公司名下的信用卡,购买了从波哥大到圣多明各的飞机票。美国媒体也称,被捕的哥伦比亚人承认自己受雇于这家美国保安公司。 首先,那个海地籍“美国医生”萨农,显然就是一个被人利用的、出面组织刺杀行动的“替死鬼”。其次,美国在海地有何“关键基础设施”,以致需要海地政府要求美国政府“派兵保护”?还有那个深度涉案的美国CTU安保公司,无疑正是此一案件的关键方,海地政府以及国际社会必须对其展开深入调查。 古巴首度发生“颜色革命”? 在7月11日,古巴爆发了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民众街头抗议活动。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抗议发生在包括首都哈瓦那在内的8个城市。成千上万的人涌上街头,高喊“自由”和“打倒独裁”的口号,强烈表达对国内经济崩溃、政府限制公民自由等的不满。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1日,数千名古巴人走上全国各地城市的街头,抗议食品和药品短缺。 一名抗议者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的采访时表示,“我们再也受不了了。没有食物,没有药物,没有自由。他们不让我们活着。我们已经累了”。另一名来自古巴西部城镇圣安东尼奥的一名抗议者则对BBC说:“我们不害怕。我们想要改变,我们不想再有独裁”。 从疫情方面来看,古巴最近也压力非常大。6月底开始疫情逐渐攀升,单日新增确诊在11日达到人,是疫情暴发以来最高的单日确诊量,单日47人确诊死亡也创新高。古巴全国约有23.8万人确诊、人死亡,进入全国疫情最严峻阶段。 “古巴正在经历60年来最大的一场抗议示威运动”。这是7月11日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媒体重点、频密报道的一个头条新闻。 数十年来,在美国的长期制裁下,虽然古巴一直相当不富裕,但还从未爆发过游行抗议活动。对于这次可以说是罕见的抗议,BBC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新冠病毒危机。去年,古巴成功控制住了新冠病毒疫情在这个国家的流行,但最近几周的疫情情况并不乐观。上周,古巴打破了每日新增感染和死亡病例的纪录,将该国医疗设施推向了崩溃边缘。BBC采访的多名古巴人表示,他们的亲属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由于没有得到所需的治疗,最后都死在了家中。 2.经济崩溃。新冠疫情来袭,让旅游业这个古巴重要的经济引擎之一,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停滞,也让这个国家的经济受到重创,随之而来的是通货膨胀、停电、食品和药品等基本必需品的短缺。在古巴的许多地方,由于没有小麦粉,很多人已经开始出售南瓜面包。 3.社交媒体。在今天很多古巴人,尤其是年轻人,可以使用脸书、推特和Instagram等社交软件,而这些平台已经成为他们表达对政府不满、呼吁抗议和要求权利的主要网络平台。事实上,周日的抗议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社交媒体上组织的。 美国总统拜登、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等美国政客纷纷站出来“声援”古巴抗议者,承诺美国将“与古巴人民站在一起”,强调美国永远支持“民主和人权”,却只字不提经济制裁的事。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任期内,对古巴实施了多项单方面的制裁举措,基本扼杀了古巴经济。拜登政府上台后,明确表示对古政策不是美国的优先要务,因此短时间内并没有放宽制裁的可能性。 据古巴政府统计,仅在年4月至年12月间,美国对古巴封锁已造成古巴91.57亿美元损失;自年以来,美国对古巴封锁已导致古巴累积损失.53亿美元。今年6月23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谴责了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封锁。个联合国会员国中,有个国家投票赞成该谴责,只有2个国家投票反对:美国和以色列。 对于此次“哈瓦那之夏”事件,美国国务院西半球事务办公室代理副国务卿朱莉钟表示,“我们支持古巴人民和平抗议的权利。我们呼吁保持冷静并谴责任何暴力行为”。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说:“美国支持古巴各地的言论和集会自由,并将强烈谴责任何针对行使普世权利的和平抗议者的暴力行为”。无疑是想给古巴的抗议活动再“添一把火”。 而古巴裔移民后代、佛罗里达州共和党参议员马克?卢比奥更是最早站出来,要求媒体要对古巴抗议事件进行广泛报道,自己接连在社交媒体上发推文,鼓动这次古巴游行示威转向“意识形态反抗”。卢比奥还呼吁拜登总统和布林肯国务卿对此事进行公开表态,希望这把“颜色革命”之火烧得更旺。 卢比奥 另据《迈阿密先驱报》报道,当地时间13日,古巴外长布鲁诺·罗德里格斯强烈谴责美国政府策划并资助了11日在古巴爆发的大规模骚乱,并威胁说,美国的举动可能引发新一轮古巴人流亡美国。 罗德里格斯在当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出示相关证据,指出美国政府正在资助那些发表有关古巴政府和古巴局势的新闻网站,鼓励这些网站炮制谎言,企图破坏古巴社会稳定。 卡内尔 古巴国家主席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表示,参加这场抗议活动的人,都是被美国雇佣和收买的,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在古巴挑起动乱。“有一群人……被美国政府雇佣,收了美国政府机构的钱,然后组织这类示威行动”。 此前,卡内尔在电视讲话中谴责美国政府资助反古势力,指出美国政府在大流行期间仍不断加强对古封锁,目的就是扼杀古巴经济,引发社会动荡。卡内尔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封锁,尊重古巴主权。 墨西哥总统洛佩斯一语道破了美国的虚伪,他说:“事实上,如果真要帮助古巴,首先要做的就是暂停对古巴的封锁,那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姿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1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正如古方指出的,美国封锁是造成古巴药品短缺、能源紧张等问题的根源。联合国大会上个月曾通过决议,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巴实施禁运及经济制裁。一共有国投票支持该决议,仅美国和以色列投下了反对票,处于绝对少数的地位。这体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声。 赵立坚强调,中方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古巴内政,坚定支持古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上所做工作,坚定支持古方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拉美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徐世澄也认为,古巴政府并没有“栽赃”美国,而是陈述事实。自古巴革命胜利以来,美国的“亡古”之心始终不灭,千方百计地对其进行“颜色革命”,试图颠覆、改变这个小国的政权。徐世澄强调,尽管许多媒体一直渲染此次骚乱是古巴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但古巴的政权依然稳固,无需大惊小怪。 针对“海地总统遇刺”与“古巴颜色革命”的密集发生,再联系到涉及这两个事件背后的所有美国因素,我们已经有充分理由怀疑,美国的某个资本寡头集团,出于某个不可告人的政治经济目的,在加勒比海地区有预谋、有组织地策划实施了这两个阴谋事件。至于幕后真相,仍然还需要有关方面继续努力调查和取证,同时亦希望联合国以及国际社会予以高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jp/833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非合作中国经验赋能非洲小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