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一大早,于田县斯也克乡斯也克村的黑鸡养殖基地就热闹起来了,汽车、电瓶车喇叭声和着鸡叫声响成一片……

养殖基地的尼雅黑鸡

“客户一次要买只,车都到村头了,高兴呀!”养殖基地负责人亚库甫·阿瓦克尔一边麻利地把黑鸡装箱一边用袖口抹着额头的汗说,在中泰集团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努力下,斯也克村发展黑鸡养殖,今年首批只尼雅黑鸡陆续出栏,仅此一项可为村集体增加40万元收入。

“村委会以前没有什么收入,陈年旧账20多万元,可把人愁死了。”提起以前,村党支部书记麦麦提·阿卜杜热合曼一个劲皱眉头。

斯也克村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村集体收入渠道不多,仅有的集体土地租赁收入入不敷出,是个典型的“空壳村”。

研究脱贫增收措施

不改变这种状况,何谈富民强村,何谈乡村振兴?去年底,中泰集团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帕尔哈提·买买提依明与村“两委”商议,黑鸡易成活,养殖市场前景好,大家决定将到期的村集体土地全部收回,自力更生,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增加村集体收入。

方案定了,问题随之也来了,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都需要前期投入,资金从哪里来?帕尔哈提苦思冥想,最终想出了一“招”——由驻村各支力量垫付启动资金。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工作队员后,大家都很支持,顺利筹集到了13万元启动资金。

“那几个月是大家最忙的时候,平地浇水,建棚搭圈,经常饭都顾不上吃,但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帕尔哈提说。

饲草基地

3个月过去了,斯也克村也换了模样——亩集体土地打造成了饲草基地,套种苜蓿、苏丹草,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70亩杏园改建成了林下养殖基地,只尼雅黑鸡叽叽咕咕在杏树下觅食;村委会大院对面建起了10间门面房,商店、饭馆、理发店生意火爆……

有辛苦就有回报。很快,收获季节到来了,饲草基地收割苜蓿、苏丹草.5吨,创收23.6万元;养殖基地黑鸡全部出栏,创收23万元。

尼雅黑鸡

工作队趁热打铁,和村“两委”研究后,由部分村民入现金股或以务工形式入技术股,扩大养殖规模,养殖黑鸡只,仅此一项可收入65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40万元,入股村民人均分红0元以上。至此,斯也克村不但摘掉了“空壳村”帽子,还一举成为全乡有名的集体经济富裕村。

“你看,计算机、打印机一应俱全,都是村委会出资买的,我们村现在可是富裕村了,给村民办实事有经费了,村干部腰杆子也直了,干工作更有劲头了。”对于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负责村财务工作的村委会副主任古拉依木汗·麦图肉孜深有感触地说。

新添置的办公用品

村子富了不算富,村民富了才算富。斯也克村年已实现整村脱贫退出,但部分村民返贫风险仍然较大。工作队与村“两委”研究,动员户困难村民以每户元标准入股养殖合作社,再养殖只黑鸡,预计可收入80万元左右,每户村民可分红元左右。

有钱好办事,有钱办好事。村集体有钱了,工作队和村“两委”研究,建起了民俗活动中心,让村民休闲娱乐有去处;美化亮化村道,方便村民出行;定期慰问“四老”人员,补助困难家庭学生,送去党的关怀与温暖……

为了提高村干部待遇,拴心留人,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经过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村集体给村干部每人每月补助元,吸引更多优秀青年、返乡大学生回村任职,共建美好家园。

黑鸡敲开致富门

“今后,我们将继续在黑鸡养殖和饲草种植上下功夫,争取今年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同时,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鼓励帮助更多村民通过入股、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帕尔哈提·买买提依明说。(和田地区“访惠聚”办公室许健文、向晓静、何旭供稿)

编辑:刘立枫

责任编辑:孙炜王小芸

审核:董森

推荐阅读

陈全国在乌鲁木齐调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tx/10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