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掠过庶田在一个被时光冻结的国度里
提到古巴这个国家,你能想起来什么? 是闻名全世界的雪茄? 还是和我们中国一样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或是一个海岛国家,确切位置大概也说不清楚。 也许大多数的国人和我一样,对于这个和我们意识形态一样的神秘国度知之甚少。 我专门去查了一些资料。古巴国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意为“肥沃之地”、“好地方”,是北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岛国;15世纪末哥伦布大航海发现了古巴,后被西班牙进行殖民统治,在之后的美西战争中,西班牙战败,古巴又被美国接手。 和其他国家的国民一样,古巴也不乏有许多有志青年不满统治者的压迫奋起反抗,不断为自己国家的独立做着坚持不懈的斗争和努力; 年1月1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起义军推翻了巴蒂斯塔统治,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菲德尔·卡斯特罗被古巴人民成为国父。 年12月菲德尔·卡斯特罗去世,《三联生活周刊》联系中国驻外记者刘骁骞写一篇在哈瓦那的实地见闻,于是此书《飓风掠过庶田》的第一章便应运而生。 刘骁骞是谁? 他是掌握四门外语的资深驻外记者,以深度调查报道见长;因一线报道年美国大规模反种族歧视抗议,被网友称为美国暴乱中“一个熟悉的中国人”;又因深入巴西贩毒集团调查,曝光南美洲“毒品银三角”可卡因生产链条等轰动一时。 在本书中,作者回顾前后九次奔赴古巴的采访,亲眼见证了短短几年间古巴发生的巨大变化,从一个记者视角记录了自己参加卡斯特罗葬礼的种种见闻和当地人民的状态;也跑去体验了哈瓦那的网红冰激凌;表达出抽空参观海明威故居时的所思所想;当然也去了闻名全球的雪茄生产基地见识了雪茄的制作过程;更见证了美古破冰的历史性时刻。 这本书是一个中国的古巴见闻实录,然而又绝不是古巴之旅的叠加。正如作者所说,他试图记录的只是当下的气氛和人的状态,假如没有了这些,再重大的新闻事件都只会被过滤成一个毫无表情的短句。 那我们就跟着作者的步伐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国度,去见识当佛罗里达海峡的飓风掠过庶田遍布的岛屿时,当地人民是如何从容面对的。 1、卡斯特罗的葬礼 小时候课本中学的—十里长街送总理:灵车缓缓地前行,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大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电视剧《金婚》中的场景也记忆犹新,蒋雯丽扮演的文丽和张国立扮演的佟志,夫妻两正在激烈争吵呢,电视中传来主席去世的消息,瞬间他们俩就不吵了,一起抱头痛哭,哭着说“毛主席去世了……” 无论是周总理还是毛主席,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对于领导人的去世总是怀着巨大的难过和悲痛的,也表现出了莫大的悲伤,仿佛领袖去世了,接下来的日子不知道该如何过了。 然而古巴人民对于国父的去世表现地却异常平静。 “当我在电视上得知总司令去世的消息时,眼睛瞬间湿润了。一切都很平静,我们对他充满了敬意。”一位34岁的当地居民微笑着和作者告别,跑去买清晨最新鲜的面包。 “菲尔德年纪很大了,而且疾病缠身,我们都很难过,但这并不会改变什么”。一位哈瓦那当地的中年人在谈论卡斯特罗的语气仿佛在谈论自己的家人,一个年迈的长辈。 “人民非常平静,因为失去了一个伟大的领袖。大家心中充满了悲伤。没有人是完美的,但他做了非常多的事情。”61岁的长者如是说。 就连前来旅行的游客都想着要经历这么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准备好好感受一番的,可真正到了哈瓦那,发现一切都非常平静,没有任何不同之处。 悼念仪式也异常地简单,每个前来悼念的人也只有几秒的时间,人都匆匆扫了一眼就离开了。 相反各国媒体记者显得比当地居民更加“兴奋”,也许觉得可以见证这么重大的一幕确实不容易。 也许卡斯特罗画像下方的空白区域的几行字更能表达古巴人民心中的情感。 司令,我们将永远追随你。 自由的古巴万岁。 我们将永远记得你。 直到永远的胜利。 正如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所说的,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人遗忘。只要不被遗忘,死亡也不能将我们分开。 也许对于古巴人民来说,他们的司令虽然逝世,但精神与他们同在,这就够了。 2、美古破冰,雪茄当道 《赌神》中的周润发,梳着大背头,披着风衣,雪茄一点,一副大佬形象跃然纸上,塑造出了经典的荧幕形象。 留一双羊排鬓角,穿牛仔裤+白色的A字型汗衫+黑色皮夹克,咬着雪茄,没错,就是金刚狼了。 发现没,影视中的大佬一定有一个抽雪茄的动作,这个动作将人物特点升华并定格。 由此雪茄便成为一个大人物的标配。 在宣布美古破冰的当晚,奥巴马就被无孔不入的白宫狗仔队拍到和古巴雪茄的合影。 那为什么雪茄有如此的魔力呢? 这要得益于古巴这片独特的红褐色土壤。这种特殊的颜色源于氧化铁,充沛的雨水带走土壤中易溶的化合物而留下了氧化铁,成为烟叶生长过程中亟须的矿物。 而烟叶的幼苗刚种植的时候就规划得很好,确保每片叶子都得到较为平均的日照。 更关键的是为保证烟草的自然气味不会受到机器的污染,从种植到采摘都很难借助机器,烟农们遍布丘壑的双手采摘才是最保险的方式,辛勤劳作也是高产的秘诀。 要保证雪茄的口感和质量,必须人工卷,因为机器卷雪茄的茄芯都是用碎烟叶填充而成的,只有用手撕的方法,人们在享用雪茄时才会有缝隙让烟通过。 这也许才是雪茄珍贵的原因。自古物以稀为贵,人工卷烟的效率一定不比机器的效率高,制作工艺又复杂,从而导致雪茄数量有限价格飙升,这也让雪茄成为有钱人身份的象征。 怪不得当年在签署古巴禁令之前,肯尼迪命令手下,连夜从古巴购买了一大批雪茄,第二天当他反复确认,自己已经拥有了只雪茄后,才微笑着从抽屉里拿出了古巴禁令,立即签署。 虽然是一支小小的香烟,雪茄却成为美古破冰后带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大大的杠杆。 更重要的是美古破冰后,两国人民可以自由来往,因为古巴当地居民有很多亲戚在美国,他们盼望的美好日子终于来临了。 政治局势如飓风一般,横扫过这个国家,而国家的居民仿佛见惯了这样来势汹汹的场面,无论飓风来临还是过境消散,他们依然处事不惊地面对着,怀着美好的愿望生活着。 本书看似游记,却又不是游记,更像是一篇心灵之旅。作者除了带我们领略了古巴的异域风情,更重要的是从一个纪实新闻记者的角度带我们看见了当地的人民面对飓风来临时的生活状态,而这种面对剧变的心理态度可能才是令我们更加动容的吧。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tx/10507.html
- 上一篇文章: 飓风掠过蔗田卡斯特罗去世,古巴人真的
- 下一篇文章: 飓风伊恩致古巴全境停电美国佛州百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