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快乐,普天同庆

清风为翼,星月相随。年9月21日迎来了我们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八月十五“中秋节”。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既是团圆的日子,更是思念的日子。当一轮明月高高挂起,所有人都沉浸在团聚的欢乐中,坐在庭院之中,品尝着香甜的月饼、聊着琐碎的日常,在皎洁的月光中,回忆往事,亦寄情与未来。

中秋来源

其实在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人和文人学士也纷纷效仿,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流传到了民间,便形成了传统活动。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至明清时,中秋节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团圆与习俗

不管是圆圆的月饼,还是圆圆的月亮,都是中秋团圆的核心内容。

好的寓意,就有好传承。过中秋节就成为中国人的传承,人们甚至认为不过节,不赏月,不团圆,这一年秋天等同“虚过”。

秋收更为团圆提供了增进情感的道具。人们想方设法传承习俗,利用各种时令美食,组织家庭或朋友聚会,把团圆打造的和谐欢乐。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都说众口难调,但月饼包含了所有人对团圆的期待。人们用五谷杂粮,调制各种馅料,把月饼打造的花样繁多。

这样一来,喜欢豆类食品的,你可以吃红豆绿豆月饼;喜欢干果的,你可以吃五仁月饼;喜欢玫瑰的你可以吃玫瑰月饼;喜欢南瓜的你还可以吃南瓜月饼。物产有多么丰富,月饼的种类就有多么丰富。

望月与寄情

“《红楼梦》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间之事,常常是相聚短暂,分离长久,相守更难。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明月如人,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人事如月,聚了又散,散了又聚。望月寄情成为了太多人的中秋。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人们把乡情、亲情、友情、爱情、闲情,都寄托在了中秋的圆月上,并且借助那一轮圆月浅吟低唱,寄托着自己的心声。

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tx/9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