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杭州阿姨每年一半时间在环球旅行,不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王好 一个人的一生到底应当如何生活?这个问题好像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无论是前半生的几次人生跃迁,还是古稀之年仍在自驾旅行,76岁的蒋希虹用个体经验构建起了一个追求多样性、不为人生设限的样本。 6个月在旅途中,6个月在家休养 76岁阿姨的“一半一半”生活法则 年,从不发朋友圈的蒋希虹摸索着编辑了自己的第一条分享内容。9张图片配上一小段文字,这是一条游记,记录的是她在游览法国诺曼底期间的所见所闻。 那一年,蒋希虹74岁。翻看老太太的朋友圈,有时是意大利圣托里尼的晨雾,有时是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广场,有时是古巴哈瓦那的城堡……这三年里,她一共发了条分享内容,无一例外,皆是旅途精彩瞬间的随记。 希腊圣托里尼的晨雾。受访者供图 刚刚过去的夏天,她又完成了一次新的欧洲游,时长2个多月。自从年第一次欧洲游,已经过去了30年,她已经很难数清楚期间自己究竟造访过多少次这片梦幻之地,“从小读各类欧洲文学作品,书中的神秘大陆忽然间真实地呈现在你面前,那种感觉太微妙了。” 首次参团,2个礼拜的简单线路,蒋希虹玩不过瘾。自此之后,她开启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每年总要安排一次跨国旅行。呼朋引伴或者独自朝圣,自驾或者火车,一路看风景一路交朋友,“退休之后,每年6个月在旅途中,6个月在家休养。” 在蒋希虹的讲述中,最宝贵的反倒不是旅途中的好山好水,而是旅途中那些惊奇的际遇。在她朋友圈的分享内容中,除了风景之外,她用心记录的绝大部分是与人结识或重逢,以及内心当下的感受。 法国雷恩市大博尔花园,右一为蒋希虹受访者供图 一次法国的旅行,蒋希虹结识了一对当地的夫妇。交往之中,出于法国人热情浪漫的天性,夫妇俩就邀请她前往北部乡下的小村庄小聚。蒋希虹竟也不假思索地应约,“弄错了地名,差点没买上火车票,对我来说这算得上是一次冒险。”如今回忆起来,蒋希虹忍不住咯咯直笑。 也有很多朋友问蒋希虹,你没有碰到坏人吗?你一个人不危险吗?她说自己是顶顶幸运的人,在世界各个角落遇见的多是人性闪光时刻。“这个世界上,真善美永远是人类共通的,超越国别、语言、人种的限制,它们在无穷的远方珍贵地闪现。” 一步步踏出更广阔的人生图景 岁月不饶人,越发只争朝夕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这句话用做蒋希虹人生的注脚或许并不为过。 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十七八岁的女学生,蒋希虹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到淳安、桐庐、建德三地交界山区的罗山公社插队。恢复高考后,30岁的蒋希虹考上了大连外国语学院,成为英语专业的一名学生。而后,又在当年的浙江丝绸工学院任教英语。 伏笔就此埋下。一天,有个要去美国深造的学生找蒋希虹写推荐信,学生无意中说的一句话,改变了她后半生的命运,“当时国内规定研究生要35岁以内,他告诉我在美国读研究生不分年龄。” 借书复习,考出托福和GRE成绩,拿下全额助学金,年,42岁的蒋希虹终于圆梦,就这样考到美国深造教育学硕士。 没有任何的路径依赖,尽管拿下洛杉矶学区的教师执照,蒋希虹没有选择成为全职教师;做起了全然陌生的法律业务,协助律师办案,主要替华人服务;还做过国际贸易,凭着一股子韧劲,谈下了西门子、HNT两个大客户…… 在爱琴海游船上受访者供图 “我的人生一直在追求一种多重性。”蒋希虹详尽地描述自己的前半生,敢想敢做、勇于出发像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本能,“兴趣广泛,让我增添了不少生活的乐趣。” 春天和秋天是蒋希虹喜欢的季节,常常,这也是她每年回杭州探亲、出门旅行的时段。也许是到了生命的秋天,但在她的身上,却仍能够感受到一些不随年龄变化的东西:像春天一样,蓬勃的能量、旺盛的生命力。 古巴哈瓦那海边相遇俄国夫妇受访者供图 在家休养的6个月,不似旅途中的信马由缰、随心所欲,蒋希虹的日程排得很满——每个礼拜去两次健身房,跳拉丁舞和游泳;免费帮人补习英语;处理新老朋友委托过来的事务…… 耄耋之年将至,相对于仍然活跃的精神,蒋希虹的体力有点跟不上了,况且,腿脚不便的她曾被医生宣告残疾,不过,她并不以此为限。顾不上恐惧空虚怅惘,顾不上恐惧衰老和死亡,依然还有用不完的精力和热情“租车年纪是到80岁,还有几年要抓紧。” “转载请注明出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dt/12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国的秘密海滩,被称为日落海滩我们导
- 下一篇文章: 这次没有放鸽子,周杰伦的新歌真的来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