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世界,爱文学,爱《世界文学》

《世界文学》创刊于年7月(原名《译文》)。从诞生之日起,《世界文学》就一直服务于新中国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国内的思想文化建设。在将近七十年的时间里,《世界文学》译介过的杰出共产党作家和左翼文人,可谓灿若星辰,光耀夜空。值此建党百年之际,我们邀请各位读者一起翻检旧刊,回望九颗曾在并仍在世界文坛上绽放异彩的明星。这九位作家来自九个不同的国家,都曾参加过共产党组织,且大多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文字材料选自作家随笔、回忆录、访谈和演说,主要涉及文学创作和批评这一主题。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些共产主义信仰者的开阔胸襟、人本思想、强烈的社会关怀以及不俗的艺术追求。

1马克西姆·高尔基

(—)

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年,高尔基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党的前身)。下文选自高尔基的批评文章《还是那些话》。这篇文章针对高尔基《论精力的损害》所招致的攻讦而作,成文于年9月,发表于年。

文学斗争勿极端化

在我们的现实中,我看见了许多卑鄙、污秽,许多虚伪和口是心非、自私自利。但我不惧怕任何卑鄙龌龊的东西,也不爱写这些东西,我认为,更为有益的是描写与卑鄙龌龊对立的事情。真诚正直地忠于工人阶级伟大事业的文学家的任务是表现这个阶级的文化成长,它的工作成就,它的勇敢精神,表现它正在以旺盛的精力、强大的力量、必胜的信念克服着艰难至极的生活条件。我看到,有一些文学家对正在灭亡者的力量的估价高于成长着的新生者的力量,他们更多的是注意被摧毁者的喧嚣与嚎叫,但是我在这些文学家身上既感觉不到对被摧毁者的爱,也感觉不到对被摧毁者的灭亡的惋惜。我感觉到的只是他们担心生活的新主人对旧文化的意义、它的科学和艺术的全人类价值、它的思想的痛苦工作认识不足。他们听不清创造新事物的英雄主义乐章,但是,把“阶级敌视”和“对工人专政的盲目憎恨”加到他们头上是完全不公正的。我发现,在我们这里过分滥用“阶级敌人”“反革命分子”这些概念,这样干的常常是那些无能之辈、社会价值可疑分子、冒险家和“钻营取巧之徒”。

我们的工人阶级还处在12岁学生的状态,历史这个无情的教师要求它学习各门科学的坚实可靠的知识。我们看到,12岁的专政阶级从自己的队伍中不断选拔出成百上千个才华出众的人物。如果同这些成绩卓著地建设新国家的大量新人一起冒出一批愚蠢的人、无所事事的人、窃贼以及形形色色的废物——这个不足为奇的事实不应该引起歇斯底里,可是我们的“自我批评”却常常变成歇斯底里。这使市侩喜形于色,使国外的敌人津津乐道……从文学知识的意义上说,我们的批评是极其主观的,任意的,漫不经心的,无知的。批评家总是首先竭力“显示自己的面貌”,很少去想如何从道理上帮助新的读者去认识书中的材料、作者的意图和书中人物的心理。

工人阶级到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dt/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