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的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参考消息网11月2日报道(文/马桂花)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居民区,经常能看到前庭后院的大小块菜地,还有散养的鸡、鹅、珍珠鸡,甚至还有漂亮的孔雀。偶尔在天亮时分信步街头,竟也鸡犬相闻,一派都市村庄景象。这是由于哈瓦那是古巴颇负盛名的都市农业,特别是有机农业的发源地。

提起古巴的有机农业,就不能不提苏联这位“老大哥”。苏联曾是古巴燃料、化肥和杀虫剂、农机设备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主要供应国。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加上美国持续几十年的经济、金融和商业封锁,古巴经济受到重创,农用物资进口出现困难,农业几乎瘫痪,政府不得不开始自给自足。特别是年至年,古巴经历了“和平时代的特殊时期”,由于食品严重短缺,古巴人体重平均减少了20磅(1磅约合0.45公斤)。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发挥奇思妙想,从阳台、屋顶到弃用的地块都被利用起来种植蔬果。

哈瓦那市内的有机菜园(马桂花摄)

都市农场遍地开花

虽然此举纯属不得已,但古巴政府采取了一些特殊激励措施,推动这种自发行为。政府修订了财产法,并逐渐使生产模式从集中走向分散,农民也因得到实惠而开始重新组织生产,将大片国有农场分解,变为更有效的合作农场。古巴农民虽然没有土地所有权,但有权使用土地并决定产品的去向。年古巴农业部还成立了都市农业处,年政府决定在全国城市推广都市农业。在首都哈瓦那设有农业供应商店、城市种子农场、堆肥处、兽医诊所和繁殖生物杀虫剂中心等,都市农民可以享有农业保险和生产贷款。年,古巴组建了国家都市郊区农业小组(GNAU),协调推动都市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鼓励回收利用废物和营养物。该小组还制定了农业生态原则和个体生产种子和堆肥、就地利用资源、对古巴生产者有机作物保护的规定。

古巴人口占拉美地区的2%,但其科学家人数则占该地区的11%。没有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也没有办法进口化学替代品,古巴科学界开始进行“农业生态学”研究。而古巴农民也开始自发地采用传统农业的做法,如利用蛋壳、食品残渣、落叶和动物粪便等原料堆肥为土壤增加养分,科研机构研发的生物化肥和生物杀虫剂也深受欢迎。为了“向土地要产量”,古巴农民与科研机构密切配合,不断创新提高农业体系的可持续性。到年各地出现了多个都市农场。如今古巴人吃的一半蔬菜都来自这些有机农场。而古巴这种食品生产体系也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防范各种毁灭性变革的示范。

哈瓦那的人口占全国的20%,食品短缺对这里的影响最大。由于能源匮乏,运输、储存和冷藏来自农村的食物非常困难,当地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为此,这些年来哈瓦那兴起了多公顷都市农场,2.5万都市农民和数百名研究人员及相关技工参与其中,堪称都市农业的一个世界领跑者。

这里不仅有私人菜园,还有国营菜园和大众菜园等多种形式。哈瓦那的大众菜地最为普遍。这些菜地用的是小块国有土地,小到几平米,大到数公顷,由个人或社区团体耕种。根据家庭需要、土壤类型和市场情况选择种植品种。除了水果和蔬菜,一些大众菜地还种植香料和药用植物。哈瓦那的大众菜园总体出产情况良好,为家庭饮食提供了基础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药物、调料短缺时还能起到补充作用。

被赞誉为“有机岛”

都市农业的兴盛带动了整个古巴有机农业的发展。90年代末,咖啡、蜂蜜、柑橘类水果和蔗糖成为古巴最早一批认证的有机作物。此后芒果、椰子等热带水果也不断加盟。古巴的有机农业发展非常喜人,不少专家甚至称古巴为“有机岛”。年,联合国环境署在一份报告中将古巴视为可持续农业的典范。

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在一份报告中称,古巴是地球上最可持续的国家。该基金会采用环保足迹结合人类发展和自然资源利用的指标作为标准,认为古巴拥有可以接受的人均生态足迹,使用能源、自然资源的数量堪称榜样,具有良好人类发展指标。

研究显示,可持续的农业鼓励消费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利于改善健康。年至年间,古巴的糖尿病患病率减少了53%,心脏病和糖尿病死亡率也明显减少。都市农业还能促进就业、为城市弱势人群提供收入,令社区更加包容、城市更适于居住。

农业专家认为,可持续都市农业是古巴在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做出的合乎逻辑的反应。以有机害虫治理和作物多元化为基础的传统低投入的农业技术是古巴生态食物生产的基石,它不仅节省资源、对环境友好,而且给郊区和农村社区带来了活力。

鼓励耕种闲置土地

国际社会对古巴的可持续农业生态体系高度称赞,但古巴农业仍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短板。

年古巴颁布了第一部农业改革法,年进行了修订,限制个人拥有的土地最多不超过67公顷。这意味着,古巴政府控制了70%的土地,大多由国营合作社经营,成为古巴农业和所有制结构的明显特征。但如此一来,土地效率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每年古巴要花费20多亿美元进口近80%的食物。年劳尔·卡斯特罗通过的号土地改革法令,对于闲置不用的土地进行重新分配。年旨在推动古巴经济现代化的一揽子改革方案重点也放在农业生产。年号法令允许在闲置土地上建楼,开展育林和种植果树。政府也开始努力为农民提供额外的商品化可能性、培训和农业生产资料。通过改革,政府下放了农田管理,土地仍在政府手中,但农民可以申请使用政府土地免费耕种,然后出售田里生产的食物。比如,在古巴中部许多农民在闲置土地免费耕种政策激励下,申请种植有机咖啡,由于国际市场的咖啡价格极具吸引力,农民种植咖啡出售为国家和个人带来可观利润。

现在,古巴有七成可耕地在合作社或闲置土地受益者等非国营领域掌控中。他们负责古巴主要的农业生产,对古巴经济的贡献逐年递增。在这种新政策的鼓励下,玉米产量提高了九成,稻米、豆类、奶类、肉类和水果等其他作物及产品每年增加6%到8%。非国有领域还生产全岛消费的98.8%的烟草、96%的甘蔗和88%的牛奶。

古巴农业部土地与土壤控制处主任艾迪·索卡认为,目前古巴农业生产是基于国家和国营公司及加盟合作社小农场主或闲置土地受益者之间的“积极的合作”。国营农业公司负责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与技术,以及保证生产者能充分使用土地。在政府的政策感召下,全国有约15.1万人接受了总计万公顷的闲置土地。但即使这样,全国尚有50万公顷的闲置土地等待申领。

古巴最新修订的闲置土地利用政策包括:将土地使用时间从10年延长至20年,此后还可以续签使用协议;使用土地面积的下限提高到26.84公顷;使用土地的受益人必须直接利用土地,土地面积的3%可以用作建仓库、工作间和居住等,以此鼓励古巴农民提高作物生产。政府希望政策修订后,会有更多古巴人对从事农业产生兴趣。

前两年美古关系改善之初,有不少人猜测美国会从古巴进口有机农产品,满足国内的需要。佛罗里达州从事有机生产的农民也一度担心,若两国贸易大门重新打开,古巴的有机农产品会冲击他们的产品销量。而今,特朗普政府对古巴采取的紧缩政策似乎暂时打消了这些顾虑。或许,等双边关系真有转机时,古巴有机农产品出口才能发展壮大。

咖啡、蜂蜜,这些有机食品让古巴农民赚得盆满钵满

古巴有机农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产品出口海外多国,为国内种植者带来可观收入。在古巴中部西恩富戈斯省的埃斯坎布雷山区,有很多农民在种植有机咖啡,也有一些家庭靠养蜂致富。

埃斯坎布雷山区咖啡种植合作社成员在采摘咖啡豆(马桂花摄)

家庭小咖啡农场

在古巴这个急需外汇的国家,国际市场的咖啡价格对出口极具吸引力,对农民来说种植咖啡出售给国营公司加工出口也获利颇丰。加工公司以至比索(1古巴比索约合1美元)收购本地出产的13公斤高山阿拉比卡咖啡豆或低地粗壮咖啡豆,这些咖啡豆都来自家庭小咖啡农场。古巴全国有公顷的咖啡园属于获得证书的有机咖啡园。

70岁的咖啡种植者奥马尔·罗德里格斯是埃斯坎布雷山区咖啡种植合作社的社长,合作社有38个伙伴。他说:“我希望每天都看到咖啡价格上升,给我们农民带来利润,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他介绍说,所有伙伴都致力于咖啡种植,包括19名新加入的成员,在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推动的为农民免费提供闲置土地使用权以发展农业的新政策出台后,他们新近获得土地。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成员全部采用有机方式种植咖啡。

咖啡豆脱皮后被运到库马纳亚瓜镇的埃拉迪奥马钦加工厂。这里有70多年的加工技术,咖啡豆在这里根据质量、大小、重量和色泽进行分拣成“水晶山”等不同级别的咖啡,供应国际市场。

自年起,古巴开始向日本和欧洲出口有机咖啡。日本是这种古巴咖啡的主要买家,还有少量销往欧盟几个国家,市场接纳度非常高。

年轻时曾是空军直升机驾驶员的工厂经理何塞·蒙塔尔沃介绍说:“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土壤,埃斯坎布雷山区出产的咖啡传统上是古巴最好的。”

古巴的咖啡种植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19、20世纪古巴东部的咖啡种植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古巴革命胜利后,由于大型农场解散、小农场缺乏激励机制,咖啡种植大幅下滑。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古巴的咖啡种植从年的17万公顷降到年的2.8万公顷。

三代养蜂人

在库马纳亚瓜小镇,除了有机咖啡,萨缅托一家出产的有机蜂蜜也远近闻名。数十年前,祖父开始在埃斯坎布雷山区养蜂,如今父亲佩德罗已养蜂20多年,两个儿子罗贝西和比利也加入了这个行当。

父子三人共有34个养蜂场,多个蜂房,都是用无化学物质的有机方式照管,即使在蜜蜂生活的环境也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物质。

41岁的罗贝西15年前决定跟着父亲一起养蜂。“我们增加了蜂房,决定全力投入帮助老人养蜂。”几年后,原本想当一个重量级拳击手的比利也放弃了拳击,加入了养蜂的世界。在他们的精心照管下,每个蜂房能出产多公斤的蜂蜜,是全国水平的两倍。

每年这个养蜂之家向西恩富戈斯省养蜂公司出售近60吨蜂蜜,由公司交给负责出口的国有古巴食品和杂品出口公司向欧盟国家出口。养蜂公司根据蜂蜜的质量以每吨1.4万比索至1.5万比索的价格收购,这对萨缅托一家来说是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

但养蜂不是一件易事。在古巴这样一个热带岛国,养蜂人通常在炎炎烈日下工作,在山区小道上艰难穿行数公里。

今年61岁的佩德罗远非一个普通养蜂人,他大学历史专业毕业,曾执教30年。回望他的养蜂经历,他说:“我并没有从我父亲手里继承蜂房,甚至都不是从他那儿学的养蜂。”在古巴的“特殊时期”,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原本由苏联提供的能源、化肥饲料等补贴产品都统统消失,古巴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古巴人不得不在勒紧裤腰带的同时绞尽脑汁糊口养家。教书之余,佩德罗在学校的一块空地上种菜,还养了一头牛,与此同时也开始学习养蜂,经营他人生的第一批蜂房。由于没使用任何化学添加剂,一点点地,他的蜂蜜产量不断改善,并成为他所在地区最好的养蜂人之一。他的孩子们也在他的影响下开始养蜂,蜂蜜产量几乎超过他。罗贝西和比利如今都被视为养蜂大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dx/10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