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疗效比较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源自:补壹刀

古巴,海地,委内瑞拉。这三个被美国视为“后院”的国家,这两天都发生了各种形式的“重大突发状况”。

这是偶然吗?

尤其是古巴。美国媒体11日渲染称,数以千计的古巴人当天在首都哈瓦那和其他多个城市举行了罕见的反政府抗议活动。他们对国家经济状况、新冠疫苗接种的进度和政府的作为表达不满。

真的是对政府的不满?那只背后的“黑手”,已经不只是蠢蠢欲动了。

01

“古巴正在经历60年来最大的一场抗议示威运动”。这是7月11日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媒体重点、频密报道的一条新闻。

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1日,数千名古巴人走上全国各地城市的街头,抗议食品和药品短缺。人们闯进路边的商店,抢走售价过高的商品;一名妇女抱着自己的孩子大哭着说:“我们的孩子快要饿死了”。

抗议爆发的“导火索”,是古巴目前正在经历年以来最糟糕的经济形势,疫情无疑更是雪上加霜,摧毁了其主要出口收入来源旅游业,这个国家同时出现了通货膨胀、停电、食品药品和基本生活物资的短缺。

一些古巴民众现在每天要花几个小时排队购买基本食品。许多人无法工作,因为餐馆和其他企业几个月来一直处于封锁状态。推特上现在出现了“SOSCuba”的热搜标签,不少明星也加入进来,呼吁让外国捐款和物资进入古巴帮助古巴人民。

从疫情方面来看,古巴最近也压力非常大。6月底开始疫情逐渐攀升,单日新增确诊在11日达到人,是疫情暴发以来最高的单日确诊量,单日47人确诊死亡也创新高。古巴全国约有23.8万人确诊、人死亡,进入全国疫情最严峻阶段。

周日抗议爆发后,古巴主席迪亚斯·卡内尔在全国电视讲话中,认为美国应当为这次的骚乱承担责任。为什么这么说?卡内尔批评说,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限制出口、资金和前往古巴的旅行,导致广泛的物资缺乏。

美国近年来不断收紧对古巴的贸易禁运,即便是在疫情发生后,也没放松对古巴的禁运。这是美国令人痛恨之处。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任期内,对古巴实施了多项单方面的制裁举措,基本扼杀了古巴经济。拜登政府上台后,明确表示对古政策不是美国的优先要务,因此短时间内并没有放宽制裁的可能性。

据古巴政府统计,仅在年4月至年12月间,美国对古巴封锁已造成古巴91.57亿美元损失;自年以来,美国对古巴封锁已导致古巴累积损失.53亿美元。

今年6月23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谴责了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封锁。个联合国会员国中,有个国家投票赞成该谴责,只有2个国家投票反对:美国和以色列。

自年以来,这项决议每年都要表决一次,每年都是差不多的结果,但很明显,联合国的决议对于美国而言并没有起到多大影响力。

对古巴人来说,这种投票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安慰,他们依然面临着由于美国禁运导致的水深火热的生活。

虽然在放松制裁举措方面,拜登政府以“不是优先要务”为由毫无进展。但周日,古巴抗议一发生,从白宫到美国政客,表态和支持都来得非常快。什么叫“别有用心”,在这体现的是淋漓尽致。

先是美国国务院西半球事务办公室代理副国务卿朱莉钟假惺惺地表示,“我们支持古巴人民和平抗议的权利。我们呼吁保持冷静并谴责任何暴力行为,”

然后,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说:“美国支持古巴各地的言论和集会自由,并将强烈谴责任何针对行使普世权利的和平抗议者的暴力行为。”想给古巴的抗议活动再“添一把火”。

而古巴裔移民后代,佛罗里达州共和党参议员马克?卢比奥更是最早站出来,要求媒体要对古巴抗议事件进行广泛报道,自己接连在社交媒体上发推文,鼓动这次古巴游行示威转向“意识形态反抗”。

卢比奥还呼吁拜登总统和布林肯国务卿对此事进行公开表态,希望把火烧得更旺。

“颜色革命”的味道,其实已经出来了。

02

在古巴之外,海地因为总统遭刺杀一事谜团重重,目前局势也呈现出动荡。这背后的“黑手”是谁?谜团正一步步揭开。

虽然海地方面呼吁联合国和美国都派兵,维持海地的局势稳定,但是美国人这一次拒绝了派兵的建议。因为拜登政府要跟自己整体的外交政策保持一致啊,不能这边从阿富汗撤军呢,那边又向海地派兵。

不过,美国还是不甘心放弃自己对“后院”的控制力。

于是,美国在当地时间7月11日派遣了一个技术小组前往海地,评估海地在上周总统莫伊塞遇刺后的安全和其他需要。

一位美国高级官员告诉路透社记者,目前尚不清楚哪些美国政府机构参与了此事,但该团队计划在返回时向拜登总统报告,然后再就美国进一步参与席卷这个加勒比岛国的动荡做出任何决定。

海地警方的说法是,两名美国人和26名哥伦比亚人参与了刺杀袭击,其中一些人是哥伦比亚军队的退役士兵,但是还有一些主要的策划者和嫌犯仍然在逃。

拜登政府官员说,美国还将就海地动乱与地区伙伴和联合国进行磋商。表面上看,美国政府尊重多边主义和联合国的意见,但是媒体在这个事件上披露的最新信息,又让美国在“刺杀海地总统”事件中又多了一个“角色”。

据媒体报道,海地警方近日证实,由美国人和哥伦比亚人组成的一个武装团伙涉嫌参与刺杀海地总统莫伊兹。有哥伦比亚人表示,这些武装分子受雇于一家位于美国迈阿密的公司。

据《迈阿密先驱报》、路透社等媒体11日报道,一位曾接触被拘留的哥伦比亚武装分子的消息人士对媒体透露,这些嫌犯称自己受雇于总部位于美国迈阿密的一家公司。其中几个人表示,他们在海地已经待了至少3个月,有些人的时间还要更长。

海地的一名消息人士称,这些哥伦比亚人声称被雇来是为贵宾提供安全保障的,每月的工资约为美元(约1.9万元人民币)。此外,一名法官爆料,两名海地裔美国人声称他们是被雇佣“做翻译的”,但并未透露自己的雇主是谁。

刺杀事件最离奇的地方在于,海地司法部门发布的初步调查结果称,遇刺身亡的海地总统莫伊兹身中12枪,左耳、右臂、左腿和脸部各中一枪,腹部连中数枪。但他身边的安保人员均未受伤。

这是不是一起策划好的“里应外合”行动?

海地是加勒比海岛国,人口大约万,是美洲最贫穷国家。“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发表一篇文章称,海地领导人被暗杀,西方流下鳄鱼的眼泪,这暴露了美国附庸国的真实状况。

文章称,这个加勒比小国的居民深受极端贫困、不平等和秩序混乱之苦,因为华盛顿希望如此。海地的领导人通常只是美国支持的一个傀儡,海地糟糕的局面在历史上因为美国的干涉而加剧。

03

除了古巴、海地之外,委内瑞拉首都近日也突发暴乱。委内瑞拉出动了名政府军,街头激战持续72小时。

有委内瑞拉官员透露,这些武装分子大概率也是来自哥伦比亚的雇佣军,他们在行动中缴获的武器,也来自哥伦比亚和美国。

跟海地发生的一切,多少有些相似吧。

根据“今日俄罗斯”11日报道,委内瑞拉是位于南美洲北部的国家,也是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北临加勒比海,西与哥伦比亚相邻,南与巴西交界。年1月23日,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宣布与美国断交。

委内瑞拉政府10日通报了与该团伙的战斗,并提供了粉碎该团伙行动的细节。

内政部长梅伦德斯与副总统罗德里格斯称,这场街头战斗持续了大约72个小时,造成至少26人死亡。国家警察和国民警卫队的4名警官牺牲,另有10人受伤。对方则损失了22人。

副总统罗德里格斯认为,该团伙是在外国势力的怂恿下作案的。

很显然,趁着疫情肆虐,以及经济体系遭到严重破坏,美国借机加大了对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的影响和控制。

拉美疫情得不到控制的原因是多方面。例如,绝大多数拉美国家的政府缺乏一个科学的、有效的抗疫战略。这与其缺乏对病毒的危害性的认识有关。例如,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始终认为,新冠肺炎仅仅是一种“小感冒”,不必夸大其危害性。而且,他还认为,巴西人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在污水下水道里游泳也不会得病。

拉美的制造业基础较为薄弱。因此,疫情爆发后不久就出现了抗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一些拉美人甚至刊登广告,愿意用自己的土地换取氧气。

在拉美,一方面,由于拉美人具有热情奔放、喜欢社交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许多人在非正规部门中谋生,不外出工作就无法获取收入,因此,“封城”或居家隔离的规定无法得到很好的遵守。

疫情对拉美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早已显现,而且不容低估。

在经济领域,拉美面临着再次陷入“失去的十年”的风险。这一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如在过去的2年,拉美经济下降幅度之大,在拉美是前所未有的。毫无疑问,为了尽快刺激经济复苏,拉美有必要获取更多的外国投资和扩大出口。虽然中国并不能“救”拉美,但中国可以通过更好地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为拉美经济走上良性增长助一臂之力。

在社会发展领域,疫情使拉美的贫困人口大幅度增长,失业率快速上升,社会治安不断恶化,维系社会稳定的难度在增加。

在政治领域,疫情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在智利等国,年此起彼伏的反政府活动因疫情而消停;但在哥伦比亚,民众似乎全然不顾政府禁止集会的禁令,依然多次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抗议政府的经济政策。

又如,虽然厄瓜多尔在4月11日举行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选出了一位右翼总统,从而使这个南美洲国家的政治风向标从左转向右,但在6月6日举行的秘鲁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高举左翼旗帜的佩德罗?卡斯蒂略却能胜出,从而使拉美左翼“扳回一城”。可以预料,这种左右“拉锯战”的态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正因为疫情令拉美地区的左翼势力的影响力逐渐恢复并且重新壮大,所以美国这个“黑手”已经不只是蠢蠢欲动。

他,才是全球反华舆论背后的大佬!

源自:补壹刀

调查显示,超过42%的澳大利亚人相信,中澳会开战!

这些澳大利亚人莫名其妙的不安与恐惧从何而来?必须要提到一个人,他也是全球反华舆论背后的大佬。

默多克这个名字,对许多中国人并不陌生。

他旗下的星空传媒曾经是凤凰卫视的创始股东;他的传媒帝国横贯全球,旗下新闻集团拥有《华尔街日报》《太阳报》《澳大利亚人报》等印刷媒体品牌,福克斯新闻等电视媒体资产也归他所有。默多克还有一个华人前妻,邓文迪。

在澳大利亚,默多克的媒体权力尤为凸显。他掌控着澳大利亚70%的印刷媒体。在这些澳大利亚媒体中,我们很难看到对中国的客观报道。

而且,所谓“新冠病毒来自武汉实验室”,最早也是新闻集团所辖澳大利亚媒体散播出来的。

不止澳大利亚,默多克和他的新闻集团似乎正在全球编织一张反华舆论的大网。

三宗罪

其一,中澳关系下行的舆论推手。

中澳关系如今处于冰点,已经不再是新闻。

但大概很少有人知道,这后面有默多克执掌的新闻集团的推波助澜。

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王晰宁公使曾经举过两个例子。

一是疫情初期,一些澳大利亚人曾经帮助使馆筹集医疗物资,支持中国人民抗疫。

这些信息,都被放到使馆的脸书上,但澳大利亚的主流媒体们没有丝毫报道,反而放大所谓有中国背景的企业囤积防疫物资、造成澳市场供应短缺的消息。

这些说法虽然最终被证明完全是无稽之谈,但对中国形象的伤害已经造成。

二是当疫情在澳大利亚疫情肆虐后,中国各方协助不少澳大利亚企业在华采购防疫物资。

这些信息,使馆同样放到了脸书上,澳大利亚的媒体们依然没有做报道,继续忙于向中国泼脏水。

如此一致的对华负面舆论氛围,和在澳大利亚新闻界居绝对垄断地位的新闻集团是分不开的。

默多克拥有澳大利亚70%的印刷媒体。影响力排名前10的报纸中,8家在他的掌控下,尤其是发行量最大的全国性日报《澳大利亚人报》。另外,澳大利亚天空新闻和人气最高的网站澳大利亚新闻网,也归默多克所有。

在新闻集团下辖的这些澳大利亚媒体中,很难看到对中国的客观报道。它们众口一词地竭力渲染“中国威胁”,一再炒作涉港、涉疆、涉藏、5G、孔子学院等话题。

除了这些“规定动作”,它们还搞出一些“自选动作”:造谣中国“干预澳大利亚政治”(理由是“和中国有联系”的企业或个人在向澳政界输送“政治献金”)、“介入澳新闻报道”(一家公司在澳报纸上刊发宣传中国的广告)、“干涉澳学术自由”(中国留学生自发与对中国大放厥词的教师展开辩论),等等。

在这些澳大利亚媒体的助推下,一些澳大利亚人甚至有了一个荒谬的认识:在澳华人但凡不对北京抱有敌意,都很可能被人怀疑是间谍。

其二,病毒溯源“中国责任论”的炮制者。

所谓“新冠病毒来自武汉实验室”,最早就是新闻集团所辖媒体散播的。

去年5月,澳大利亚“知名记者”莎莉·马克森在新闻集团旗下的《每日电讯报》上发表“独家报道”。

她声称自己获得一份15页的“中国档案”,足以证明“中国故意压制或销毁武汉病毒所数据库,以掩盖新冠病毒暴发的证据”。这份“中国档案”的来源还暗戳戳指向“五眼联盟”的“内部情报文件”。

几天后,莎莉接受了同属新闻集团的美国福克斯新闻的采访。

然而,《卫报》后来证实,这份“中国档案”和“五眼联盟”的“情报文件”扯不上关系,只是一份根据“公开资料”编纂的参考资料。

到了今年3月21日,还是莎莉·马克森,在新闻集团旗下的另一份媒体《澳大利亚人报》上再次发表“独家报道”。报道以美国国务院一位首席研究员的话做信源称,“武汉病毒所的3名员工曾在疫情大流行开始前,也就是年11月中旬生病”。

澳大利亚天空电视台接力报道了这一“新论据”。

中国国家卫健委后来做出公开澄清,就诊者不是武汉病毒所员工,而且就诊时间是年1月。

大家看,炮制病毒溯源“中国责任论”的套路就是这样简单粗暴:抛出一份被包装成“情报文件”“可靠信源”的“独家报道”,牵强附会抹黑中国,然后同一阵营的媒体将之转载放大。就算最后被证实是无中生有,泼在中国身上的脏水已经收不回去。

新闻集团内部,致力于炮制“中国威胁”的,不止莎莉·马克森一人。他们编造的涉华谣言,显然也不会止步于“实验室泄露论”一例。

其三,英美等国对华负面情绪的煽动者。

除了老家澳大利亚,默多克在英国和美国也具有相当的媒体权力。

默多克通过新闻集团控制了《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太阳报》。

在美国,默多克掌握着福克斯新闻、《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等新闻品牌,以及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

在澳生产对华阴谋论的链条,被新闻集团复刻到了英美等国。

比如,“圆圆日记”能够迅速出版,“费心运作”的出版商就是新闻集团下辖的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而同属新闻集团的《泰晤士报》紧接着跟进渲染,先后刊发了涉及“圆圆日记”的19篇报道。

美国的福克斯新闻呢,先后炒作“中国军事扩张”“中国盗窃美国知识产权”“中国抗疫过失”“向中国索赔”等反智言论,将中国树为靶子,操纵民众情绪。

对华恶意从何而来

今年90岁的默多克1年出生在澳大利亚。

他的父亲也是一位报人,但从未建立起什么媒体帝国。他留给儿子的是一份发行量只有7.5万份的“阿德莱德新闻”。不过,默多克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他践行一生的理念:利用媒体权力谋求更多的政治影响力。

从默多克来到伦敦舰队街,英国的政坛就没消停过,不管是撒切尔和布莱尔的当选,还是最近几年的脱欧,都离不开默多克的暗中助力。

而大西洋这头的漂亮国,默多克拥有的福克斯新闻,一直是右翼保守派的舆论阵地,在美国社会不断兴风作浪。

陆克文曾指出,默多克搞出的“新冠病毒实验室泄漏说”“全与政治有关”。他发表在《卫报》的文章标题即是“默多克传媒报道‘中国人造病毒’阴谋论的唯一目的是让特朗普当选”。

年,在接受《时尚先生》采访时,默多克曾明明白白地表示,他经营媒体的目的就是要赢。

因此,在默多克的经营理念中,从来没有“职业道德”这一选项。

为了“赢”,他旗下的记者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甚至编造、杜撰,以致闹出英国《世界新闻报》通过窃听政府官员获取新闻最终在被发现后不得不关门的丑闻。

默多克,就是这样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媒体大佬。

他对中国的恶意,很可能来自“爱而不得,所以生恨”。

曾经,默多克雄心勃勃也想在中国市场谋发展。年,他购入星空传媒,并随后积极筹建凤凰卫视。年,他迎娶邓文迪为第三任妻子,后者也成为新闻集团进军中国的“主要帮手”。

然而,年,新闻集团在没有取得广播电视运营权的情况下,买断青海卫视晚间时段,更换台标以绕过监管,实现星空传媒部分节目曲线落地内地,因触碰红线而被叫停。

此后,新闻集团在内地的业务逐渐受阻。

年8月新闻集团决定出让在华主要资产。至此,默多克传媒集团在亚洲的发展中心,从中国转移到了印度。

因利而来,因失而去。默多克旗下媒体对华态度随即出现明显转向。

反噬

西方社会纵容默许默多克媒体权力的扩张,眼见他持续做大,已遭反噬。

在澳大利亚,默多克拥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

他被指控多次参与澳大利亚政府更迭。比如前总理陆克文、特恩布尔都认为,新闻集团及其庞大的影响力正是他们下台的原因之一。而且,新闻集团没有拥有的少数澳大利亚媒体将特恩布尔的下台直接描述为默多克领导的“政变”。

陆克文因此多次指名道姓批评默多克是“民主制度的最大毒瘤”,并发起请愿,要求政府成立皇家调查小组,针对新闻集团对媒体的垄断和对政治的操纵展开调查。

在英国,默多克旗下的八卦报纸《太阳报》长期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妖魔化的欧盟,被认为直接导致之后的英国脱欧。自那之后,英国政治一直处于混乱中。

脱欧公投当天,《太阳报》头版标题就是“独立日:英国复兴”。

在美国,福克斯新闻掌控着美国右翼媒体的实权。

它是特朗普政府在传媒领域的铁杆盟友。年,默多克曾一度代行福克斯新闻一把手的职责,在当年的大选期间大幅减少特朗普反对者的曝光度,一手助推特朗普入主白宫。

福克斯化已经深深毒害了美国社会。

一份今年3月的调查表明,12%的福克斯新闻的观众认为气候变化是人类造成的,而其他美国人的这一比例为62%。

还有《华尔街日报》。

当默多克年高价收购《华尔街日报》后,《纽约时报》评论说,这是“完美的魔鬼圈套”,《华尔街日报》独立的新闻气质“将毁于一旦”,就连美国媒体业和白宫的政治生态,“都将笼罩在默多克的阴影中”。

不只是美国。

默多克效应正带来美英澳等多个国家的政治混乱、社会分裂,并持续推动社会的反智浪潮和右翼势力的崛起。

像默多克这样,肆意将手中的媒体权力化作政治武器,人们对他的愤怒正在酝酿,早晚会将他和他的新闻集团吞噬。

请各位客官点下右下方的"赞"与“在看”,祝福年开年,心有所想,希望无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dx/8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