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藏拍先生被身边朋友安利了一辑旅游节目《在那遥远的地方.古巴》。节目中,旅游达人洪永城(Tony)延续「遥远之旅」,把握国际关系的重要时刻,踏足全美洲唯一实行社会主义的铁幕国家——古巴,亲身探索这个神秘国度、从心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当然,我们最关心的还是它的艺术圈。

古巴是位于加勒比海北部的群岛国家,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与美国断交后,长期面对西方的经济封锁,亦令这个岛国数十年來未能长足发展。满街五十年代的古董车、路旁尽是西班牙殖民時代遺下的特色建筑、行人呼出的雪茄烟圈;置身古巴国境,仿如走過时光隧道,回到半世纪前的光景。

直至年,古巴与美国的关系开始破冰,并于年正式复交。随着禁制逐步解封,古巴也似乎无可避免地需要变天。

古巴首都哈瓦那市容

古巴并非突然间跳入世界艺术圈。早在年,美国人就可以根据相关法规对古巴进行“有目的性的访问”,虽然如此,这项开放举动并未吸引众多与艺术相关其他国家人士前往,但是“哈瓦那国际艺术博览会”却借机把自己的名声打入了海外。直到年威廉·史密斯购买古巴艺术家洛佩兹的作品,才使古巴艺术从艺术史范围进入到了商业艺术的世界中。哈瓦那双年展中室外大型装置雕塑艺术

古巴艺术,一个未被开垦的沃土

就在三年之后的今天,当回忆起这个好似梦境的交易,洛佩兹还是会在欣喜中夹杂着一丝的不可思议,说道:“这世界上还有哪一个国家是可以让威廉·史密斯直接出现在艺术家家门口的呢。”

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放宽对于古巴的经济禁令,藏家、艺术史学家和艺术机构人士争相组团前往古巴探访,他们并未想到,等待他们的是一个独具一格的世界,艺术家与外界隔绝,但与此同时,又有一个充满好奇心和决心的小团体国际藏家在艺术家还没搞清楚情况的状态下购买着作品、拥护着他们。

如今,两个国家算是真正地完全打开了彼此的大门,古巴就像当年的中国一样,变成了又一个未被开垦的沃土。美国的古巴艺术空间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在美国销售古巴作品的机构,其策展人同样也是古巴研究中心的首席总监桑德拉·利维森,在带各种艺术人士前往古巴参观了十多年后说道:“古巴应该是拥有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高的艺术家人口比例。我认为古巴人民都是天生的梦想家和诗人,他们把他们的梦和诗都放在了艺术和音乐里。”

古巴艺术作品随性、张扬,色彩和画风带有独特风味。艺术作品也多以政治和性为主题。

古巴是一个对艺术的重要性有着极高认知的国家。古巴人民从一出生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生命组成上就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并非世界上最实际的人民(往往最实际的人是无法发动革命),但是他们极度聪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非常亲密。这使得他们有能力形成一个真正的社会共体,当人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得到归属感和责任感时,奇迹才可以被创造。

另一方面,古巴社会中的多重二元性产生了一个跨度很大的创新力,继而创造出古巴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现象在一些其他国家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也非常显而易见,比如中国和非洲国家。古巴和邻居美国不相往来长达55年之久。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隔绝,又身处不发达国家区域,古巴一直给人的印象是可以用“落后”二字去形容。恰恰相反,古巴艺术家不仅文化水平超高,智慧多变,而且还非常清楚地知道世界各地艺术圈都在发生着什么。

古巴起义领导人卡斯特鲁在起义时的演讲

萨拉斯对于古巴历史和政治运动的摄影作品,这也是萨拉斯作品的唯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tx/10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