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校内托管还是校外培训?正值暑假,这一问题横亘在贾瑜面前。

孩子在北京朝阳区一所公立小学就读、夫妻为“双职工”的贾瑜,在7月9日收到了家长群中的一条消息:学校将为家庭确有看管困难的学生,提供暑期托管服务,12天托管费合计元。此前,她的孩子暑假待在一家私立托管机构,每月交付近元托管费。

尽管托管成本大幅降低了,但贾瑜还没有下定决心。第一财经记者调研时发现,由于校内托管只提供基本的学习场所、组织体育活动,并明确规定不能组织学科培训和授课,所以部分家长包括贾瑜,仍希望把孩子送到校外机构,他们希望“除了托管,还可以上兴趣班或者补课”。

对于家长们的需求,互联网教育专家、素履咨询创始人郁苗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应予以尊重,并正确引导,让校外培训发挥到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的作用,成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

从地方到部委,政策也在不断推进。最早在6月15日,上海市发布有关小学生暑假托管班的政策。随后,武汉、北京等地相继响应。7月9日,教育部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校内托管迅速向全国铺开。

7月13日,教育部在新闻通气会上进一步明确,课后服务将在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并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课后服务推行“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

业界普遍认为,各地推进暑假托管服务,与加快推进“双减”(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密切相关。

“落实‘双减’的重点仍在校内。目前,学校正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余时间和假期的主要承接主体。同时,只有当校内托管有更丰富的内容服务,才会真正减少校外培训的实际需求。”郁苗说。

地方“校内托管”渐次展开

根据贾瑜提供的“小学暑期托管服务通知”,暑期托管服务对象为家庭确有需要(双职工、无老人看管等)的一年级至五年级本校在校学生。托管期间教师不讲授新课,学生自主学习。

就在9日学校发布托管通知的当天,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明确,暑期托管服务坚持学生自愿参加,主要面向确有需求的家庭和学生。

对于托管内容,《通知》称,应以看护为主,开放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资源设施,合理组织提供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等服务,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要积极拓宽资源渠道,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等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吸纳大学生志愿者、社会专业人士等参与学校托管服务。

事实上,先于该《通知》,北京探索“校内托管”的步伐早已开启。

7月2日,据北京市教委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tx/8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