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麦方地产高薪聘请:房产销售员10人,男女不限,保底工资,提成高,月收入万元以上。每月休息4天,上班不影响接送孩子,不懂行的人也可工作,公司统一培训上岗,有销售经验者优先录用。招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作为饮食之邦,有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如“南方甜,北方咸,东方酸,西方辣”。一个地方的特色食物,离不开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更会因地域和气候的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风味流派。

一个月不吃大米不惦记,一天不吃面那是浑身“不如此”。这是山西沁源人常说的一句话,由此可见山西的饮食文化以及面食在山西沁源人日常生活习惯里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峰会期间,都将品尝到哪些独具当地特色的美食。

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相传在隋末唐初,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这种面食犒劳三军,一举建立大唐王朝,栲栳是由犒劳一词流变而来。

莜面的原粮“莜麦”是沁源县首屈一指的粗良品种,不仅能耐饥抗寒、保肝、保肾、增强免疫力,还能强体、健脑、降低胆固醇等。制作莜面栲栳栳工艺讲究,成形美观与口感劲道完美结合,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美味佳肴。

沁源八大碗

沁源八大碗由烧肉、小酥肉、丸子、粉条、金针等当地特色食材制作而成,古时候,只有富裕家庭才能凑齐八大碗所需的各种食材。经过岁月的流传,八大碗的色泽味也在逐渐优化,成为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待客行礼之大餐。

土豆丸子

土豆团子也叫“土豆团团”,将土豆擦丝儿,根据自己口味和上玉米面、白面或少许莜面,再用手揉成一个团儿,放入蒸屉蒸,蒸熟的土豆丸子,浇点西红柿酱或者油呛酸菜,别有一番独特风味。

沁源花馍

花馍是中国民间面塑品,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也是沁源一大特色,因其独特魅力流传至今。

沁源花馍依不同岁时和用途有各种形式。春节蒸大馒、枣花、元宝人;正月十五做面盏;清明节捏面为燕;出嫁女儿给娘家送“面鱼”,象征丰收;寒食节上坟用“蛇盘盘”以示消灾;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龙凤呈祥”;老人祝寿用“大寿桃”等等。

沁源油糕

沁源油糕,又叫炸糕,是沁源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常见于逢年过节、款待亲朋好友及婚庆宴席中。油糕色泽金黄、细腻柔软,经久而不变色不变质,食用时佐以白糖和粉汤,味道盛佳。

拔烂子

拔烂子,沁源人也叫“锅垒”,在土豆丁或土豆丝里放入白面、玉米面、莜面等,搅拌均匀后放入蒸屉蒸熟,最后倒入油锅与葱花、韭菜、花椒、鸡蛋等一起翻炒至晶嫩泛黄,一般拔烂子就出锅了。

沁源夹糖子

“夹糖子”(有的地方也叫“麻糖子”)是沁源人过春节时普遍制作的一种地方风味食品。将白面与粗粮融合起来,配以软米面、白面、红糖,在沁源各地的制作方法不一样,风味也不一样,有的软而甜,有的脆而香。

第一锅牛肉

当然,沁源也不仅仅只有面食。沁源第一锅牛肉,取自千顷太岳山野外山林自然放养的优质牛源加工制成,且经过严格的排酸工序,肉质细腻鲜美,令人回味穷。

这些沁源美食能流传自今,离不开背后的文化支撑,离不开历史的演变,更离不开沁源人的传承,沁源峰会和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些特色美食及隐藏其中的地方文化吧!

来源:沁源融媒,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现面向沁源全境有偿征稿:如果你身边发生奇闻异事、搞怪搞笑、原创自拍、交通事故、沁源风俗、沁源美食等相关稿件,请联系小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tx/8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