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王敏博恩工作室

王敏教授演讲现场

自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开始,近几年中国很多城市都在做设计周——珠海、苏州、青岛、上海、深圳、武汉、广西等,这也反映出设计在中国的兴旺发展。长沙是充满创造活力的城市,是文化创意产业滋生的沃土,从湖南卫视到今天的文和友,湖南性格里的生猛是创新的一种动能,期待长沙设计艺术周开出另类的花,成为一个独特的设计周。参与过几个设计周的工作,回忆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成立及设计周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让我感慨万千。设计周可以说是这十几年来中国设计发展的一个缩影。万事起头难在海外20年后,年我回到国内,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那时学院刚成立不足一年,上任初始,必须考虑如何去办好一所设计学院,能与中国最高艺术学府的央美匹配。办一流学校的三大要素,即教学育人水平、学术研究水准、专业领域领导力,三者都要走在前面才行。这时,余炳楠先生与香港的韩秉华先生来找我,两人都做过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ICOGRADA)的副主席,也就是现在的国际设计联盟(ico-D)。今天联盟涵盖所有设计,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设计组织。余老师早年留学东德,是中国设计界老前辈,年因病辞世。两位先生找我的目的是期待北京能够举办一次世界设计大会,这与我当时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需要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不仅引进来新的设计理念,也要发出中国设计的声音;不仅推动设计行业的成长,也要让全社会看到设计的价值。我马上做了年世界设计大会的申办材料,由韩秉华递交到ICOGRADA,可惜因为仓促上马没有成功。申办失败后,通过学习年我们申办奥运会的经验与办法,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力争成功申办大会。

年世界设计大会申办材料

年,我带领团队去哥本哈根举办的世界设计大会,申请年世界设计大会的主办权。我与老先生余炳楠教授、年轻些的肖勇、王子源、马俊诚,三位现都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还有一位正在欧洲留学的年轻学生张晨组成了一个北京申办团队。在9月30日ICOGRADA的会员大会上,老中青三代中国设计师做了精彩的陈述报告,展示了北京的新面貌与蓬勃发展的中国设计行业。经过激烈的竞选和投票,成功击败了新加坡、蒙特利尔、华沙、布鲁塞尔4个城市,取得了举办权。尽管没有像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般兴奋,却也是十分让人高兴的,因为既是中国的第一次,也是期待已久。

左起:肖勇、王敏、余炳楠、张晨、马俊诚、王子源,年摄于丹麦

年世界设计大会申办与后期宣传材料

进入年,中国的设计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到年已经初具规模,但国际上对中国设计缺乏了解,我希望借助世界设计大会这个平台,中国可以在国际会议中拥有话语权。一个由我们自己设定主题、制定方向的世界设计大会以及北京国际设计周能够提供一个平台,让国际设计界近距离了解中国设计师对设计问题的思考,了解设计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也让中国设计师走向国际。

获得了年世界设计大会的主办权之后,经过多轮商谈,我与ICOGRADA大会主席雅克·朗格年正式签署了在北京举办世界设计大会的协议书。从此要信守承诺,如期召开这个国际设计届的盛会,我们那时称它是设计界的“奥林匹克”。

北京举办年世界设计大会的协议书

年我组团去哈瓦那参加世界设计大会,宣传北京大会并正式接受举办权,如同奥运会接旗子。我们申办与筹办的重要顾问,悉尼大学美术学院院长RonNewman与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陈东亮同行。也是在那次大会上我成功竞选ICOGRADA副主席,让接下来筹办大会在国际沟通上更为方便。要特别谢谢国家城建部副部长黄艳的支持,为我们解决了去古巴的费用,黄艳曾就读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深知设计的价值。

王敏与ICOGRADA理事会成员王敏与RonNewman、中国驻古巴大使夫妇及陈东亮在哈瓦那出席世界设计大会活动

但接下来的困难接踵而来,首先是要取得国务院批准。因为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一个近位国外参会者的活动要拿到“准生证”几乎难于上青天。之前我给北京市委刘淇书记写了一封信,叙说关于在北京举办这个设计活动的重要性,刘淇书记很快把我的信批复转给当时的分管副市长,表示市政府应该支持举办这个活动,这给了我很大信心。不料仅仅北京市同意还不行,从北京市跑到教育部,又去外交部周旋,几经周折始终不成功。期间很多人都建议我们可以放弃,但对国际设计组织的那份承诺是沉甸甸的,怎能轻易失信。

经过与国际组织反复谈判,最终我们解决了要拿到国务院批文所必须解除的一些障碍。年4月,北京世界设计大会获得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给中央美术学院的“关于同意你校申办第23届世界设计大会的批复”也下发,大会进入筹备阶段。这是首次在国内举办的大型国际设计会议,为了使世界设计大会的影响可以持续发展,我们计划同时举办北京国际设计周,这才有了今天设计周的故事。

知难而进

为了让世界设计大会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形成足够影响力,向社会、政府、企业宣传设计价值,成为一个推动全国设计教育、设计行业发展的行动,我们希望活动由教育部、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来举办,这在当时也是极为困难的。与今天设计周的红火天壤之别,那时设计的价值还不为人所知,设计活动难为政府所重视,一位好心的文化部司长曾这样关心的问我,“花这么大代价,这么麻烦,有这么多不可预测的国际问题,去办一个设计活动值得吗?”

这时又有人建议我们待国内设计环境允许时再办,但我们对外已经宣传了的世界设计大会与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我们的大会主题是“信”,怎能轻易失信?!

北京年世界设计大会主题

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致辞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宣传材料

开幕盛典

年10月24日至10月30日,“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在北京如期举行。一周内,连续举办了5场大型国际论坛,百场分论坛、24场展览、全国各地45个专题工作坊,邀请了近百位国外设计师于大会期间发表演讲。教育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北京市市长等政府领导出席了开幕式,体现了政府的重视。众多国际设计组织代表与中国设计界、设计教育界代表出席开幕式与论坛,是前所未有的设计界盛事。

北京国家大剧院: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开幕式

开幕式上下午分别是杨澜女士与王受之先生主持,两人都是侠义相助,主讲人都是国际国内最有代表性的专家,加上筹委会大批人且夜未眠准备的精彩开幕环节,又有黄克俭先生把指挥申奥的经验拿出来做现场总指挥,在美轮美奂的国家大剧院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设计秀。

部分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演讲人

政府与社会共同推动设计产业发展

年北京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之后,潘公凯向温家宝总理做了汇报,我又单独与负责温家宝总理重要文件起草的国务院王敏司长(恰好与我同名)进行了沟通,详细说明了设计的价值,设计如何做为第二生产力,做为商业发展,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由此带来了在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工业设计。从此从政府到企业逐渐提高了对创意产业、设计产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xj/6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