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史上最牛父亲,留学归来从穷人逆袭成富
白癜风病能治愈吗 http://m.39.net/pf/a_4517302.html提起“宋嘉树”,大家可能会觉得很陌生。但如果谈到他的六个子女,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一位都是20世纪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与近代史紧密交缠在一起。长女宋霭龄——嫁给了手握国民政府财政大权的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次女宋庆龄——嫁给了孙中山,自身也因爱国爱民闻名于世,是值得敬重的民主先驱。三女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权势熏天。长子宋子文——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外交部长、行政院长。二子宋子良——曾任外交部总务司司长、国货银行总经理和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三子宋子安——毕业于哈佛,先后就任中国国货公司董事、广州银行董事会主席等职,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举足轻重。考虑这三子三女乃至三位声名显赫的女婿,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与影响,说宋嘉树是“史上最牛老爸”一点也不为过。然而,当我们回望历史,最先看到的总是后人的光辉事迹,这个望族的真正缔造者——宋嘉树,却仿佛隐入岁月风尘,少有人提。从海外打工的小学徒到考上美国名校的留学生,从富庶的印刷商人到坚定的革命战友,宋嘉树的人生故事,本就弥漫着传奇色彩。在下一代的教育方面,宋嘉树更是有着一套独特的“心经”,宋家的孩子个个优秀卓越绝非偶然,不过是在厚重父爱与良好家教的浇灌下,盛放出各自人生最好的姿态。 01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曾一度掌握国家民族命脉的宋氏家族,是富可敌国的存在,名媛公子辈出,权势显赫到无人能及。谁又能想到,宋氏家族的最高长辈宋嘉树,不过是出生在海南文昌穷苦家庭的少年。年,广东文昌县一户姓韩的小商人家中又增添了一个孱弱的小生命。是时,正是淫雨霏霏、海风呼啸的二月。奔出奔进,比妻子还要紧张、揪心的韩鸿冀,终于在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中一下子瘫软在屋檐下的雨地里。满头、满脸、满身的水珠,像瓢泼一样洒了下来,分不清哪是雨水、汗水、泪水…… 这本是一个添丁增口的喜庆日子。但对贫穷困苦的韩鸿翼来说,第二个儿子的降生,无疑又要给这原本就拼死支撑的家庭增添无尽的压力和烦恼。 但不管怎么说,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无论千难万难,还得将孩子养活下来。韩鸿翼请来父亲韩锦彝和弟弟韩鹏翼商议,按“准”字辈给新生的孩子取名教准。韩教准(即后来的宋嘉树),就这样在父辈的忧嘉掺半中来到了人世。 一晃五年过去了,五岁的小教准每天傍晚总是走到大海的边缘,双手拖住下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远方海岸线出神。晚归的渔夫路过他的身边时,总是不由感叹一句:多懂事的孩子!是的,小教准早已懂事了,从他三岁时,就知道跟哥哥政准、堂哥敬准去山涧拾柴,去海边捡贝(不是玩的贝,而是当饭吃的海螺类);四岁时就知道帮母亲在家带好弟弟致准,帮婶婶带好堂弟效准,他们哭时,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逗他们笑;他们饿时,知道采什么野果野味给他们吃。现在他懂得的事情更多了,尤其他真正懂得了父亲与哥哥为了改变这种苦日子,长年累月出海去异域他乡做生意的艰辛。他也懂得了那是一条希望与死亡掺半的海路。年春,教准的堂舅宋先生从美国回到文昌探亲。小教准不由手舞足蹈冲进叔父韩鹏翼家,向婶婶没完没了的打听有关堂舅在美国的际遇。宋氏一向就喜欢这个侄儿,更加上弟弟衣锦还乡前来看望她,不由动情的向小教准讲了有关弟弟的许多故事。堂舅是早年赴美国修筑铁路的海南岛移民之一,他像千万个漂泊在海外的中华有志儿女一样,靠着惊人的毅力,经过多年的拼搏奋斗,终于从一名苦工变成一名企业家。现在他在美国北部的波士顿、南部的哈瓦那有了一家独资、一家合资属于自己的丝茶行,生意做的很红火。见过气度不凡的堂舅,听了婶婶娓娓动听的故事,小教准一夜未睡着觉,这是他一生中第一个不眠之夜。 第二天堂舅来看望父亲韩鸿翼,说他在美国立稳了脚跟,生意不错,但由于没有孩子,经商缺少帮手。父亲动了心,同意将教准过继给他当儿子。站在一旁听父亲与堂舅说话的小教准一听到这里,赶紧双膝跪下,给堂舅磕了三个重重的响头。 也正是那一年,韩教准改了自己的名字,跟随堂舅的姓氏。他成了宋嘉树,字耀如,是堂舅膝下的养子兼丝茶铺的小学徒。在美国的那段岁月,也将他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02 宋嘉树随养父来波士顿之前,丝茶行里已有三个员工,都是养父的亲属,但养父更喜爱嘉树,对他比亲儿子还要亲。为了让嘉树学好本领,养父拿出一大笔钱,为嘉树在波士顿聘请了一位很有学问的英语教师,每天为嘉树上两个钟点的英语课,这无疑为嘉树日后求学深造铺就了一条平坦的路。宋嘉树在丝茶商行边学经商,边学英语,渡过了三年学徒生涯。要说三年前堂舅的出现,使宋嘉树远离了几千年来荒僻贫穷的故乡文昌、远离终生饥寒交迫的命运的话,温秉忠、牛尚周的出现,使宋嘉树的人生走向辉煌灿烂的极境! 因为有着同一条“中国根”的原故,温秉忠、牛尚周先后多次来丝茶商行与中国老乡聚会,没想到这俩均为十七岁的达官贵人子弟反倒与年仅十二三岁的小学徒宋嘉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能天长地久,永没分开。这是因为他们三人后来回到上海,不但比邻而居,而且分娶与明朝大臣徐光启有血缘关系的倪氏三姐妹为妻而成了连襟兄弟。 在与温秉忠、牛尚周的交往中,温牛二人为嘉树打开了经商之外的又一个光明亮丽的人生窗口:要成为一个真正有作为有报负的人,就得进高等学府求学深造不可。只有经历过高等教育,人的眼界才能开阔,知识才能渊博,前途才能光明,道路才能宽广。宋嘉树的心又一次不能平静了。几次三番思考之后,他抱着试探的口气向养父提出了自己的请求,但养父回绝了。在养父看来,中国人之所以受外国人的歧视、压迫和剥削,就是中国人太贫穷。那么,要富强起来,就只有经商赚钱。养父千辛万苦创下这个基业多么不易啊,收养嘉树正是为了宋氏这份家业后继有人,怎会答应嗣子的非份之想呢?然而,一旦求学的欲望之火在这个宋氏家庭的叛逆者宋嘉树心中燃起,已是用什么方法也难以扑灭的了。于是,在一个初冬的深夜,宋嘉树离家出走了…… ▲参与新民主革命时期的宋嘉树在外流浪一段时间之后,走投无路的宋嘉树登上了波士顿港口的缉私船加勒廷号,成了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一名现役水兵。他化名为查理·宋,在船上一待就是两年。在船上,他人生中的第三位“父亲”出现了。加勒廷号的船长加布里森是一名忠实的林肯崇拜者,他注意到了船舱角落里这个孤单而坚强的中国青年,他善意地对待着这个男孩,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也是从加布里森的口中,宋嘉树第一次知道了林肯的三民主义(“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他所熟知的旧世界、旧观念,变得愈发摇摇欲坠。年,宋嘉树刚满20岁。在加布里森船长的争取下,他获得了以基督徒身份进入圣三一学院预科学习的机会。后来,宋嘉树的母校发展成了美国南方最著名的杜克大学,它见证了一个年轻人在知识世界里最初的成长,从懵懂到笃定,改变悄然滋长。在接受了为期一年的预科培训和半年神学基础训练后,他考进了田纳西州的范德比特大学神学院,开始了长达两年半的正规学习。现在看来,宋氏家族最初的传奇人物在美留学的时候,所经历的一切和当下的留学生并无不同——学业艰苦,每天放在面前的,是四小时的经文背诵和数百页的文献阅读。可在强大的压力下,从小就没受过系统教育的宋嘉树竟然熬到了毕业,一个回国传教的构想,也随着知识的累积而愈发清晰。青年时期的宋嘉树(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年初,宋嘉树回到了他阔别多年的故国。他在上海的港口登陆,成了昆山小县城的一名基层传教士。只是那时的他,不再是目不识丁的穷苦少年,而是一位拥有非凡的眼界与见识、满怀信仰的海归青年。中国的历史,似乎也注定镌刻上他的姓氏。03 年1月13日,宋嘉树回到了上海。怀着满腔热忱回国的宋嘉树,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会受到他的美国上司的歧视。这是因为布道团负责人林乐知博士公然轻侮宋嘉树智力低下,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失去国籍的中国佬”。更不允许他回文昌探望分离十多年的双亲。 自认为是“上帝的仆人”的宋嘉树,对这一切侮辱都忍了。为了将上帝的福音传遍人间,他脱掉了西装穿起了长袍马褂,蓄了长发结成辫子,学会了地地道道的上海话,风里来雨里去,在上海的布道区留下了他虔诚的足迹。 他写信给他的美国朋友,告诉他们他经常到吴淞至黄浦江河口的小镇,苏州和昆山教区传教。讲述他所饱尝的酸甜苦辣。 苏州是宋嘉树传教活动的第一个中心点,期间他也到当地的教会学校授课。在他教授的学生中,有一位就是日后成为中国驻外大使和卓越教育家的胡适博士。由于探望双亲的愿望被剥夺,再加上林乐知对中国传教士的偏见和欺压,宋嘉树决定申请转往日本教区,但他的申请很快被驳回。林乐知又说他是“中国人”,应该留在中国为中国人服务。他只好以牧师的身份继续工作了好几年,忍耐一些苦涩的生活经验。 这段时间,宋嘉树除传教外,也开始利用他的有利条件做生意,用赚得的钱建造教堂,创办学校,帮助穷人。 在衣食无忧、小有名气之后,步入中年时代的宋嘉树,一定未曾忘记那艘船舰上,那位如师如父的老船长说出的那个名字“林肯”。“三民主义”,也可以救中国,更何况,中国的“林肯”——孙中山已经出现,宋嘉树认定他是民族的救星,在他身上倾注了全部。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后人更习惯将推翻清廷帝制归功于孙中山,只是在他身后,还有如宋嘉树一般心怀信仰、心系祖国的追随者存在,他们是革命者,也是革命者最坚强的后盾。国家进步,同样有他们一份。04 支持孙中山、间接促成中国的时代变革,可以说是宋嘉树的功劳之一,但绝不是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儿女们,影响中国长达半个世纪,可当他们回到孩提时代,其实无一例外受到了这位传奇父亲良好家庭教育的熏染。宋嘉树的教育方式总结起来其实很简单,释放天性、锻炼意志力、培养他们独立,就是他教给孩子们三样最重要的东西。其一,释放孩子天性。由于自己从小就饱受贫穷浸染、颠沛流离以求生机,宋嘉树发誓,会尽自己所能,给三子三女最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充分享受孩童所能拥有的全部快乐,保护他们的天性。在远离城市喧嚣的郊区,宋嘉树斥重金购置了花园别墅,自带果林与菜地。无论自己工作多忙,也一定抽时间陪孩子在花园里踢皮球、赏花、摘菜,共享亲近自然的乐趣。有几次,孩子嬉闹时不小心踩坏了领居家的菜地,宋嘉树即刻登门赔礼道歉,给予了对方一笔远超过损失的赔偿金,但希望邻居不要喝止孩子,而让他们继续自由玩耍。在宋嘉树看来,在这个年纪,孩子本身就该撒野、奔跑,不能被困在一个小天地里。孩子的天性,还包括施展自身才华的可能性。在宋嘉树的鼓励下,宋氏三姐妹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霭龄爱唱歌,庆龄爱弹钢琴,美龄爱跳舞画画,他还鼓励女儿们时常在人前展示才艺,用正向激励强化孩子们的爱好,久而久之,她们都出落得大方自信。其二,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对孩子的宽容与宠爱,并不等同于一味地溺爱与放纵。一路吃过苦才出人头地的宋嘉树,对苦难磨练人心的力量最清楚不过。滂沱大雨的天气,宋嘉树竟然会带着孩子们在雨中跑步,看似荒诞不羁的场景,蕴含了一个父亲培养孩子意志力与忍耐力的决心。等孩子们再大一些,宋嘉树又会和他们一起做“禁食训练”,让饥肠辘辘的孩子们抵抗诱惑,宁可忍饥挨饿,也不去碰一下食物。在教导孩子坚韧这方面,他对待女儿就如同对待儿子。宋家的孩子,无论男女,成人后都不畏艰险,意志坚强,离不开这份苦心。其三,教会孩子们独立。当几个孩子蹒跚学步、摔倒在地的时候,宋嘉树并不马上扶起他们,而是拍着皮球鼓励着孩子:“勇敢点,爬起来,自己走!”独立,也是他漂泊多年学到的重要一课。长女宋霭龄刚满5岁就被送去寄宿学校,从此远离父母,自己学着照顾自己,等到她赴美留学,才是个14岁出头的小姑娘;待幼女宋美龄出国读书时,甚至还不到10岁。宋家二女儿宋庆龄曾回忆起自己幼时,在美国卫斯理安女子学院求学的一件趣事,在学校里有一段长长的走廊,夜深人静时黑漆漆的,没有女孩敢独自穿行其中。只有自己夜里都敢在走廊里走上几个来回,现在想想,无非得益于父亲的教育。当孩子拥有了坚强的意志,必然摆脱对他人的依赖,拥有对自身力量的全盘相信。独立的心智是宝贵的财富,让成年后的宋家儿女一旦找到自己的路,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由此来看,宋家王朝在民国时代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拼爹”之后的必然。非凡的父亲带来非凡的教育,让下一代注定不凡。年5月3日,年仅54岁的宋嘉树因病与世长辞。从一贫如洗的出海少年到竭力追寻教育出路的留美学子,再到倾尽万贯家财支持革命的富商,宋嘉树虽只活了短短54载。但他充满理想光辉的追求,早已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宋家的儿女们也在时代车轮的转动下,各自走向了不同的人生轨迹。那一道道璀璨的光华,悠长的风姿,是这位传奇父亲非凡品格与生命价值的延续。—END—声明:转载仅为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华版文化尊重版权,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新书火热销售中,点击购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xj/8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曲目单丨ldquo乐满哈瓦那rdq
- 下一篇文章: 跟巨星男友分手就找互联网大腕,这位性感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