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在年疫情横行肆虐的非常时期,有这样一位勇敢的女性,一脚踏入了枫叶国。毫无喘息,再一脚踏进了加拿大社区口译的行列。短短几个月,她,Sophia,有什么收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Sophia的故事。年对于世界来说是不一样的,是注定被载入史册的一年,而对于我的人生,这一年更是意义非凡,我选择在这样的特殊时期长登加拿大。异国他乡,疫情当下,物理距离让新移民的融入和适应变得空前艰难,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高级动物,孤身一人的我迅速意识到只有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才会让自己安定下来。我开始积极找寻对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了解的方式,这时候我意外的接触了社区口译这个职业。它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闪过一道光,我本身热爱语言学习,虽然我不是英语专业出身,但是海外留学和外企工作的经历,让英语一直是我除了母语之外使用最多的语言。工作中我也经常会遇到需要协助口译和翻译的情形,但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会把它当作一个职业。Butwhynot?我进一步了解了社区口译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我发现要了解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这不就是最好的途径吗?社区口译的服务单位基本都是政府机构、学校、法院、警察局、医院等等,能够在工作中从各类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那里接受第一手的资讯,还有别的机会可以实现吗?于是我抱着强烈的好奇心报名参加了培训,培训是由基础、法律、医疗三部分组成的,都是由一线的资深口译员进行授课的,讲师给到我们的都是工作一线的真实经验和信息,课程的设置非常紧凑,资料也很详实,在培训的过程中,我感到信息量非常大,要不断地积极吸收,然而直到后来开始工作,我才发现,培训的课程设置适合工作紧密相关的,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很多场景其实都是培训内容所覆盖的,所以至今我已经会经常翻阅培训的资料来做口译任务的准备。我的培训节奏并不算快,法律和医疗我是分开上的,8月份开始上课,12月底我结束了学习,并顺利的完成了培训考试和CILISAT考试,拿到了国语和粤语双证,至此,我成为了一名持证上岗的口译员。继而我参加了APCITG的实习,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投入了实战,在实习期我完成了30多个,总时长约50小时的实习任务,接触了多种类型的工作场景。不得不说得益于疫情,绝大多数的任务都改为了线上或者视频,除了减去了通勤的耗时,也打破了口译任务地域的限制。我居住在温哥华,但是接的却是全国的业务,除了需要注意安排好时差,别的没有任何的不便。

照片来自SophiaZ.

(虽然早有耳闻,

还是被温哥华春日花团锦簇的樱花震撼到了)

实习的日子是紧张的,也是兴奋的,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有幸接触了不少工作内容,有仲裁庭、医院、诊所、养老院、市政基建部门、缓刑与假释、家暴处理、母乳关怀等等,不胜枚举。大多数的任务不是紧急的,接了任务是有充足的准备时间的,我深深的感受到每一次准备一个任务,都是一个绝好的学习机会,尽管网上的资讯足够多,但是在没有目的的时候,确实不太会主动去看和自己不太相关的信息,但是因为要完成任务,迫使我每一次接到新任务时,都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学习和视听,因此在短时间内,知识结构和对社会的认知都得以突飞猛进,我把这个过程叫做被迫的主动学习,而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每天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对这个社会和国度一点一点的了解和融入。我喜欢把所有接到的任务用便签条打印出来,贴在书桌台灯的柱子上提醒自己,每完成一个撕下一个,每接到一个新的,又贴上去一个,周而复始,这样的过程让我感到内心踏实而充实。

照片来自SophiaZ.

(这个被我命名为taskpillar的台灯柱子)

尽管刚开始实习时,开始任务之前难免紧张,但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同学的交流和老师的指导,每个任务都得以顺利完成,而每次结束任务时,SP和LEP的感激又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使命感,是的,工作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的同胞。最近我也完成了MCIS和AllLanguage两家公司的面试和签约,期望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任务类型。我想,未来不管是否会把口译作为全职的工作,它都会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有机会,有时间,作为一名持牌的口译员,我都觉得这是一个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最后,我想感谢APCITG的老师和同学们,在我刚刚作为一名新移民的早期,提供了这样的学习,工作和交流机会,也认识了很多口译班的同学并成为了朋友,让我这样一名初来乍到的新移民,依然能够在疫情当下的迷茫中心神笃定。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大抵不过如此罢。照片来自SophiaZ.(疫情前在哈瓦那,期待疫情早日结束,世界可以恢复自由)

欢迎您了解更多

疫情风口上,趁势蓬勃发展的口译职业

浅谈加拿大社区口译员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口译,给了我另外一片天空

全年各类进阶、高阶讲座

请浏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dx/7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