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国第四
白癜风能根治好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今年,全国将有约万高校毕业生和80万海归求职者,他们的流向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和活力。来自多个招聘平台的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成都、杭州、西安、重庆等新一线城市异军突起,甚至有赶超广州、深圳的趋势,毕业生们都看重成都、杭州什么?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人口研究所研究员张俊良认为,相比北上广深,新一线城市在经济因素和城市舒适性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彰显,“未来,建议成都等新一线城市建立‘引、育、用、留’体系的同时,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在落户、住房、收入、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利好举措,将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真正转化为城市自身的竞争力。” NO.同城发布今年毕业生就业报告毕业生首选城市,成都排第四年大学生就业流向趋势如何?近期,不少招聘平台发布的报告释放出最新的讯号:应届生的就业地选择方面,成都、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吸引力持续走高。 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显示,年校招岗位有62%来自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其中,一线城市校招岗位占比25%,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新一线城市校招岗位占比37%,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已成为应届生就业吸纳的主力军。 58同城发布的《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今年毕业生首选城市排名前十分别为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北京、杭州、青岛、南京、重庆、长沙。梧桐果发布的届毕业生意向城市数据分析显示,求职意向前十的城市中,新一线城市占据六成,除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仍占据榜首外,南京、成都、天津、青岛、西安、重庆六座新一线城市赶超广州和深圳,排名在三至八位。 另一个更直观的毕业生居住指标也反映了相同的趋势。贝壳研究院发布《年毕业季居住洞察报告》显示,北京、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仍是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城市。不过,深圳从年的第四调整为年的第六。排名涨幅最明显的城市是成都,从年的第九名跃升至年的第四名,仅次于北京、广州、上海,高于深圳。自如研究院10城毕业生租房报告显示,北京和上海依然位列毕业生租住城市第一梯队,新一线网红城市成都和杭州异军突起,力压老牌一线城市深圳,成为第二梯队的新兴力量。NO.2成都、杭州为什么这么突出?多维度释放竞争优势在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上,成都、杭州为什么这么突出?以成都、杭州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满足了毕业生择业的哪些需求? “成都的房租、交通和饮食等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成都的城市包容度很高,机会也很多。”毕业于华东师大的刘晓是陕西人,让她选择前来成都的原因是更多的工作机会,而刚从国外留学归来的王洋如今在成都一家咨询机构工作,只因为家乡“没有这种工作”。 更多的发展潜力、经济活力,以及就业创业的机会,还有一个关键的指标——市场主体,也就是一个城市的所有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总和,市场主体多,则意味着提供一份好工作的机会更多。 根据各城市公布的数据,截至年末,市场主体(企业+个体户)最多的10个城市依次为:深圳、重庆、上海、成都、广州、苏州、西安、北京、青岛、南京。从各城市市场主体的增长速度来看,成都、青岛、广州、佛山的增速很亮眼。初步统计发现,过去5年成都的市场主体增加了万户,苏州增加了.5万户,广州增加了万户,这三个城市增量遥遥领先。 梳理近年来媒体公开报道的部分城市企业数量和个体工商户数量,主要城市当中企业数量超过万户的有5个,除了北上广深,成都成为唯一进入此列的新一线城市。 “成都的吸引力还在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更有强劲的现实竞争力,比如产业结构的竞争力。”张俊良分析,近年来成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产业生态圈构筑城市比较优势,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不断提高。同时,毕业生选择成都,优质公共服务也是很重要的竞争力,“成都公共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对人口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正在实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也将进一步释放竞争优势。” NO.3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位列全国第四成都如何持续扩大城市竞争力优势?“这样的趋势其实不是新近才出现,在智联招聘平台,大学生投递新一线城市的简历总量已经超过一线城市。”智联招聘成都分公司市场与用户增长部负责人宋璐告诉记者,自年以来全国约城先后掀起“抢人大战”,智联招聘在持续研究中发现,人才流动的趋势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人才吸引力指数观察,年北京、杭州、上海位居前三名,深圳、广州、南京、苏州、成都、宁波、长沙位居前十。 从应届生这一指标来看,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前十名分别是北上深广、成都、杭州、南京、郑州、西安、武汉,前十合计占比40.0%;从硕士及以上人才看,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前四名分别是北上深和成都,合计占比31.3%; “-年,成都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3%、-0.3%、-0.6%、0.3%,由负转正,对高学历人才和年轻人才吸引力强。”宋璐表示,年成都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分别为4.1%、4.4%,分别位列全国第四、第五,对高学历人才和年轻人才保持较高吸引力。从来源看,人才向成都流入的前十大城市分别为重庆、北京、西安、绵阳、深圳、上海、苏州、德阳、南充、长沙,合计占比达39.1%。 宋璐认为,要让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引、用、育、留”四个字是人才与城市同频共振的核心,“未来,新一线城市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对城市而言不仅要引才,更要培育,形成培训体系,完善成长激励机制。” 张俊良也有同样的观点,他同时认为,各城市应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做到“以产业引人才,为产业聚人才”,“随着新一线城市建设的加快,以及提供更多落户、住房、医疗等等公共服务供给,新一线城市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将会进一步增强。” 今日小互动#你选择留在成都的理由是什么?评论告诉小布吧猜你喜欢 ↓↓↓ 中考分数线定了!听听“城市绿心”的故事……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李彦琴图据成都极美小分队、成都发布资料图成都发布编辑孟孃扫码进群↓ 你点“在看”了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dx/8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务院批复成都又多一个ldquo区
- 下一篇文章: 怎样剪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