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画廊周上那些有趣值得思考,却可能被
在户尔空间,拉斐尔·多梅内克的展览“不确定整体的不完美碎片”以邀请观者体验的方式探讨城市空间生产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建筑与个人,呈现出一种更为微观的复杂性。 ▲“不确定整体的不完美碎片”展览现场 多梅内克出生在古巴哈瓦那,少时随家人移民美国,曾在美国东西两岸生活,目前居住在纽约。出生在全球局势遭遇巨变的年,经历了古巴与美国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与生活环境。 生长于全球化浪潮下,在不同城市之间迁徙的多梅内克自然而然地对于建筑、城市设备与景观、全球化经济网络、商品交换与物质生产产生了兴趣,并以此为母题开始开展他的艺术创作。 ▲“不确定整体的不完美碎片”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包括了一系列艺术家亲手制作的手工书与灯光装置;与此同时,整个画廊空间由一大张不规则形状的木桌被重新组织、分割成多个部分,同时形成一条艺术家精心设计的动线,与头顶张贴的标语共同组成“空间”这一第三种媒介,成为艺术家“建筑即是媒介”的巧妙宣言。观众的身体成为展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同等重要的物质形式。 ▲广告牌、灯光出版物(标牌、诗歌、互动),,有机玻璃、电线、LED灯泡,4件独立作品 观众身处这张巨大的网中,通过翻看、行走等行为融入展览本身。可触摸的实验性出版物是多梅内克精心选择的媒介:“书籍是一种多媒体的、可交换的设备。它的各类组合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去研究和探索表面、平面、空间及建筑。”每一本手工书都是一次艺术家对于建筑如何生产、型塑当下空间与时代的询问与探索,同时也是对于现实已有秩序的解构与重新设想。 ▲塑料的河流没有角落,,胶合板、有机玻璃、档案胶水、激光打印在不同纸张上、接线板延长线、黑胶唱片、激光切割建筑网、塑料薄膜,独件作品 ▲再无他乡胶合板、木头、鸡蛋纸盒、有机玻璃、激光打印在不同纸张上、档案胶水独件作品 不同材料的使用:木头、石块、亚克力、绳索、纸、泡沫塑料、盛放鸡蛋的纸盒、语言片段……它们的形态与功能在艺术家的手中被重新组合、想象,进而生成新的指代含义,形成蒙太奇或马赛克般的图景——这也正是当下全球城市所演化出的真实图景,历史与未来混杂、世界主义与在地传统纠缠出自有秩序、现实与虚拟世界时近时远…… 书是容器,更是叛逆的玩具。 ▲他乡的记号《宇宙大爆炸》版本、被遗弃的混凝土岩石、胶合板、档案胶水、书皮布料、激光打印在不同纸张上独件作品 位于中间美术馆展厅的展览“巨浪与余音——后现代主义与全球80年代”可被看作是早前在中间美术馆主场馆开幕的展览(后文简称“重访展”)的延展。随着前者的开幕,后者拥有了更广阔的观看语境。两个展览分别位于北京东西两边,在同一座城市内产生对话。 ▲“巨浪与余音——后现代主义与全球80年代”展览现场 “重访展”将年看作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由此铆点出发,重新审视这一节点前后的艺术创作与表达,并借由这一观看总结与归纳这一时期中国艺术与文化界思想的流变。 与之相关有不同的“后现代主义与全球80年代”展览将视野转至全球,以“观光者”的视角重访20世纪80年代分散在全球不同角落的实验性创作。在策展人看来,80年代可被看作国际艺术界的重要转型时刻,一系列质疑全球中心想象、单一理论框架、宏大叙事的思潮在不同地区与国家涌现,通过各类媒介表达出来。装置、影像、表演、计算机、大地艺术、身体艺术成为挑战绘画的核心地位,试图与其平等存在的表现形式。 ▲“巨浪与余音——后现代主义与全球80年代”展览现场 展览包括了拥有不同国籍背景的多个艺术家的作品,比如活跃于苏联时期莫斯科的公寓艺术小组(APTART)、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早中期智利圣地亚哥的艺术行动小组(C.A.D.A.)、来自日本的北岛敬三、冈崎乾二郎、来自菲律宾的尼克·迪奧坎波等。 ▲“巨浪与余音——后现代主义与全球80年代”展览现场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所呈现的赵赵个展既是艺术家已建立系列作品的最新延续,也是艺术家对于-年这一特定时间点下观看个人与世界状态之后所完成的一次转译。 ▲赵赵(ZHAOZHAO)肖像照,(摄影WZS图片:艺术家) ▲《中国梯》,汉白玉,尺寸可变, ▲《上下》系列,布面丙烯,xcm, 在展览介绍中,策展人崔灿灿称赵赵的作品“以混乱对抗混乱,以复杂重现复杂,比提炼与概括更接近于真实。”展览中赵赵的几个作品系列《神像》《蔓延》《中国梯》《自律》呈现出各不相同的气质与姿态,以多种媒介作为载体存在,表现艺术家所关切与感知到的来自自我身份、时代、文化、宗教等主题。合在一起,它们组成了艺术家眼中的当下的自我与他者的面貌。 ▲《自律》系列,布面丙烯, ▲《神像》系列,综合材料(水彩纸、水彩、丙烯、油画棒), 以棉花作为主要创作材料的《蔓延》系列让人不由得想起一年前赵赵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展览《白色》中的唯一作品《ChineseGarden》。他将棉花堆成长短不一的1.2米×1.2米的条块,组成一座雪白的几何迷宫。 这座只包含一种材料的迷宫以一种近乎于逼迫的方式将观者带入无边的纯粹,并以此“强迫”人们在纯粹中靠近无限永恒的命题。《蔓延》延续了《ChineseGarden》的纯粹,将立体置换为平面、以黑白两色呈现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延续对于复杂现实社会的反观与对照。 ▲《蔓延》,布面综合材料(棉花、油彩), 艺术家另一近年来的代表作品《星空》系列也在这次展览中进行了最新版本的呈现《黑镜.星空》。 ▲《黑镜·星空》,铜、玻璃, TabulaRasa画廊在画廊周期间呈现艺术家张一的首个个展Roarrrr。这次展览的作品全部创作于年,为一系列布面综合材料作品。艺术家使用油彩、蜡笔、棉线、尼龙线、麻布、羊毛、麂皮等一系列艺术材料与日常生活中可轻易获得的材料,通过染色、裁剪、拼贴等方式创作出一系列女性形象。 ▲觥筹交错 油彩,草木染亚麻布,棉线,凝胶于亚麻布上 作品中的女性或来源于文学神话文本,或存在于当代女性的日常生活场景。当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国籍的女性在艺术家的统一诠释下成为一个群体,以不同的动作姿态定格在“当下”,并置于展厅之中,她们共同成为了一幅饶有趣味的女性群像,各自向观众诉说自我身份的同时对于当今世界的女性生存境况发出提问。 ▲“Roarrrr”展览现场 画布中缝合肖像的棉线仿佛是艺术家自身经历与作品紧密相接的隐喻。 张一开启艺术创作并非科班出身的顺其自然,更像是与现实碰撞之后生发出的自我反馈。她在获得数学与经济学学位之后曾在香港于纽约两座国际都市从事多年金融工作,在回到故乡成都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最初张一还是使用画笔作画,后来奶奶因为意外脑梗导致眼睛睁不开,不得不把自己的缝纫机送给了自己的孙女。因缘巧合,张一开始用机器缝制人物,而在她用一系列技法和手段“折磨”布料的过程中,强烈感受到了布料交织所产生的的叙事性,爱上了这种富有表现力的媒介,由此开始系统地制作布面绘画。 ▲夜袭 棉布,羊毛,麂皮,尼龙编制带,纸,水彩,凝胶,沙子,丙烯于亚麻布上 在张一看来,“折磨”布料的过程仿佛可以类比女性的身体在日常社会与生活中所受到的压力。作品《假装呼吸》尤其展现了在都市健身房中,呈现瑜伽体式的女性躯体如何扭曲、重塑,暗示一种存在于多重语境下的张力。 ▲八爪精 油彩,蜡笔,棉线,尼龙线,羊毛,棉布,麂皮布于亚麻布上 “蜡烛袋”是扎克瑞·阿姆斯特朗在中国的首次个展。这位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艺术家未曾系统学过艺术,作品里充斥着童话与神话、童年与家庭记忆、源于民俗志与故乡风土的元素与符号。“蜡烛袋”的名字同样来源于童年记忆:“小时候,我收集了很多蜡烛以及其他东西。它们是强迫性收藏的象征,是展览的内核,也是整个当代世界的内核。” ▲扎克瑞·阿姆斯特朗,艺术家工作室,图片提供:扎克瑞·阿姆斯特朗 ▲扎克瑞·阿姆斯特朗创作时,艺术家工作室,图片提供:扎克瑞·阿姆斯特朗 整个林冠艺术中心在布展后成为艺术家个人生活与脑海中事物、意象与回忆的大型展厅。 ▲“扎克瑞·阿姆斯特朗:蜡烛袋”展览现场图片,林冠北京,年,摄影:雷坛坛,?林冠艺术基金会 占据展厅最大面积与体积的两件作品《蜡画屋》与《壁饰/大型货架》皆以近似于真实陈列架与游戏屋的尺寸存在于白空间之中,给观看者带来现实与幻想世界交织的奇妙体验。 ▲蜡画屋,,布面蜡彩油画,xx厘米,摄影:雷坛坛,?林冠艺术基金会 ▲“扎克瑞·阿姆斯特朗:蜡烛袋”展览现场图片,林冠北京,年,摄影:雷坛坛,?林冠艺术基金会 蜡画屋的原型来源于艺术家从一位老朋友那里受到的游戏屋。对这座房子感到深厚情感连接的艺术家不满足于仅仅用绘画展现这座屋子,决定通过以真实比例重现这座房子实现将它的魔力最大程度地挥发出来。 房子只有一个立面,邀请人们进入到房子的内部仔细端详室内细节。整座游戏屋仿佛一部空间童话,真实与魔幻交织在一起。看似普通的空间布置中隐藏着壁炉里的腿、床下的怪物这样出其不意的细节,仿佛真实世界中,小孩子与大人似真非真的梦境。 ▲“扎克瑞·阿姆斯特朗:蜡烛袋”展览现场图片,林冠北京,年,摄影:雷坛坛,?林冠艺术基金会 《壁饰/大型货架》让人想起艺术史中经常被挪用的珍宝盒意象。巨大的货架上摆放了二百多件灯具、罐子、油画、草图、和蜡烛袋,缤纷的色彩与交叠的形态让人想起当下产品图像泛滥的商品社会,或是孩童收藏玩具珍宝的小书架。 ▲壁饰/大型货架,,混合材料,尺寸可变,摄影:雷坛坛,?林冠艺术基金会 这两种看似毫不相干的比喻仿佛又都多多少少触及了艺术家想要传达的含义——在巨大的货架上,量产廉价的工业产品,大量复制的广告海报与独一无二的收藏品并置在一起,传达出一种微妙的平等与平衡。 ▲“扎克瑞·阿姆斯特朗:蜡烛袋”展览现场图片,林冠北京,年,摄影:雷坛坛,?林冠艺术基金会 今日话题 哪个艺术家的作品吸引了你? 你如何看待当代艺术? 快来留言告诉我们。 评论区等你哟! ? 撰文:Jenny佳妮 编辑:Sheryn、大野 新媒体编辑:甜甜、大野 图片提供自各画廊 本文为《IDEAT理想家》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告知转载事宜,侵权必究。 归源自然,在酒中找到自己的诗与远方 五维时空穿梭驿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jp/7854.html
- 上一篇文章: 捷夫中国文学的一座参天奇峰陈忠实逝世五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