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是我们这趟行程中的最后一个国家,行程如下:

Day1:坎昆飞哈瓦那

Day2:哈瓦那

Day3:哈瓦那

Day4:哈瓦那

Day5:比尼亚莱斯山谷一日游

Day6:哈瓦那

Day7:哈瓦那飞巴拿马转机返回洛杉矶

Day1(8月19日):抵达古巴首都哈瓦那

古巴的正式名称为古巴共和国,是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一个群岛国家。它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以南,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以东,牙买加和开曼群岛以北,以及海地和特克斯与凯科斯群岛以西。

从坎昆飞哈瓦那两个小时,机票价格实惠。随着飞机徐徐地降落,心情顿时激动万分。

外国游客前往古巴无须办理签证,在坎昆机场的时候要购买古巴的旅游卡,30美元/人。到达古巴机场大厅还要填写入境表,大厅细小,游客又多,还要排队,写错了又要重写,单此就耗了两个多小时,无不挑战每位入境者的耐性。

入关之后,随风悠走进自动柜员机用欧元兑换古巴的CUC$,一种专供外国人使用的可兑换比索,类似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代用券,1CUC相当于当地货币古巴比索的25倍,游客的消费指数对于我们来说完全称得上“昂贵”两个字。

经过一系列繁琐而复杂的手续,终于在下午两点多步出机场大厅,迎接我们的又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八月是古巴的盛夏时节,艳阳高照,空气干燥而清新,蔚蓝色的天空中朵朵云絮仿佛触手可及。我们好像踏入一个陌生的电影场景,这里没有人认识我们,我们也不认识任何人。

机场正对面是一家售买面包咖啡之类的快餐店,装饰简洁时尚,光顾的人也为数不少。我守着行李,随风悠随即在附近打听返哈瓦那的交通方式。一个人百无聊懒地坐在餐厅一角,漫无目的地浏览着四周形形色色的人。有排队购买食物的人,有捧着快餐旋即坐在椅子上慢慢享用的人,还见到古巴女人优雅的抽烟姿势,烟灰用指尖轻轻的弹,不禁让我想起了俄罗斯的女人,其姿势如出一辙。我漫无目的地观察着来来往往的陌生人消磨着时间,克制着肌肠辘辘的窘态。直到先生回来,我们立刻买了一份简单的食物充饥。

听随风悠说原来哈瓦那的机场果然没有大巴往返市区,只能打的,价格肯定高。我们曾看过一篇游记攻略里称出机场右转进入公路大约有一公里就会有公交车站可以直达市区,于是决定按图索骥地寻找。但舟车劳顿之后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在烈日炎炎的暴晒下行走,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轻松。我耐着性子步行了两公里路程,仍然不见车站的踪影,先生截住偶尔路过的人问路,由于当地人用西班牙语,懂英语的人委实有限,沟通起来总是不得要领。我觉得这个攻略肯定出了错,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甚至罢走。这时刚好有一辆阳光下闪耀着光芒的旧式“老爷车”驶过,我们赶紧向其招手。车终于在我们面前停下来。经先生与其交涉和讨价还价,最后车主以15美元的车资答应顺载我们前往哈瓦那网订的酒店,真是喜出望外。据说司机刚从机场接了一位亲戚,第二排还有余位。这辆旧式的“老爷车”犹如古董一样气质不凡,虽然车内没有空调,窗户是敞开式的,风迎面吹来,但是坐在车里至少再也不用受尽烈日的煎熬了。汽车不停地向前方行驶,映入眼帘完全是陌生的环境和植被。大约45分钟的车程到达哈瓦那。下了车,由于人生路不熟,寻找酒店又费了好些功夫。

注:酒店外观

古巴不仅家庭电话尚末普及,而且当地也没有网络和wifi,如果需要wifi可以在酒店另外购买,相当于40元人民币/天,而且只能在酒店大堂内使用,于是我们干脆关掉wifi,远离网络世界,这几天犹如自我封闭,跟朋友圈失联七天之久,确实史无前例。

酒店是先生在隽程网上订的,全程都住在同一家酒店。是一座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古建筑改造而成的,欧式风格,建筑精美,装饰别致,很有复古的味道。但由于当地能源的匮乏,连这家星级酒店每天下午12:00至16:00都会停水,真是始料不及。

古巴位于赤道附近,可想而知八月份这里的天气有多热。置身在灼热的阳光下,整个人都变得异常地烦躁不安,而又无精打彩,巴不得即刻钻进房间里叹空调降温。虽然酒店房间的墙壁上安装了一台类似于广州九十年代的窗式空调机,但最为不幸的是这台空调只有风完全不制冷。傍晚派随风悠出去买肉蔬,我在房间里洗刷衣物,用电饭煲煮饭。他好不容易从外面买了两斤猪肉回来,他说附近根本就找不到农贸市场,在当地人的指引下好不容易买了一些肉。我问这些肉要多少钱?他说折算人民币1市斤60多元,已经有少少的异味了。当晚免为其难地食用了一点点,其它统统都被我扔掉,心情沮丧到极点。初来乍到,接二连三的遭遇犹如一盆盆冰冷的水从头泼了下来,失望透顶的我们简直就无话可说。两个人静默无声地吃着算是充饥的晚餐。在身体极度疲惫之下,我们甚至于连发牢骚的力气都没有了。吃罢,就在超炎热的体温中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睡着了。

第二天经反复与前台交涉,好不容易换了房间,才彻底解决了空调的问题。

Day2:逛哈瓦那老城

翌日清晨,我们在酒店的天台自助餐厅里享用古巴式的自助早餐,有咖啡、鲜奶、蛋糕、面包之类的西式点心,还有水果蔬菜沙律,虽然味道一般般,但当你知道古巴的食物短缺到什么程度时,你就会深深体会到这是当地非常奢侈的一顿自助餐了。餐厅外面有一个傍大的露台可以眺望哈瓦那的城市风貌。

酒店自助餐

我们下塌的酒店位于老城,就在壮观的国会大厦斜对面,而我们楼下就是观光兜风的“老爷车”停泊的地方。哈瓦那遍布复古的“老爷车”,这里成了行走的复古汽车博物馆似的,花花绿绿的老爷车不时穿梭而过,令人耳目一新。这些“老爷车”都是上世纪50年代的车型,早已到了退役的年龄了,但由于美国长期对其实行经济封锁,外国汽车很难进入古巴,民众便将这些“老爷车”精心维护,继续使用,“老爷车”就这样成为了古巴一道非比寻常的风景。

注:哈瓦那是“老爷车”的天下

走进哈瓦那的老城区,随处可见极有历史价值的教堂和建筑,其中不乏大量杰出的古巴巴洛克风格和新古典主义的建筑之作,总之很美。老城有多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这些古建筑一窗一门一砖都用料考究,设计风格独特,散发着无与伦比的艺术光芒,简直就是建筑艺术的视觉盛宴,让人目不睱给。据史料记载:年哥伦布进入古巴,20年之后开始了西班牙殖民统治,20世纪前半部分是美国占领时期。这些建筑艺术统统都是这些殖民时期的产物,凝聚了不同文化碰撞和交融,当之无愧地成为哈瓦那一张最出色的名片。年古巴独立革命成功之后,卡斯特罗上台,这些古建筑瞬间成为寻常百姓的家居,至今老城区的古建筑里仍居住着当地普通的平民百姓。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和失修,可能是政俯抢修的力度跟不上吧,很多古建筑早已破败不堪,甚至摇摇欲坠,成为一个个更有历史感的小废墟,犹如穿行于时光中,别有韵味。

注:精美的教堂和古建筑

旧城区的街头终归是最热闹的地方,有书店、咖啡馆、国营商店、酒店、餐厅、还有街头艺术家表演,偶尔还可以遇见极个别骑着车穿行于街道售买果蔬的小贩,普通民众则在古典的石板路上、雕花阳台上、或者精美的窗户上晒着犹如万国旗般的衣服,也有人从里面探出头来朝街景出神地发呆,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注:比比皆是的古建筑

我们竟然没有遇见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都比比皆是而又习以为常的丰富多彩的农贸市场,连摆地摊的市场都没有。只遇到一个极细小的菜市场。墙上贴着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马蒂的照片,果蔬廖廖无已,只有香蕉、菠萝、石榴、木瓜、黄瓜之类,品种和数量委实少得可怜,卖相也差劲,外国游客用CUC购买的价格也极高,小贩也是那种毫无热情的人。失望之余,情绪跌至低俗。

注:农贸市场

注:哈瓦那街景

注:古巴咖啡

注:街头表演

之后,我们找到了当地国营的面包店,面包和蛋糕有,但品种和款式并不多。蛋糕里面含有豆沙,口感还可以凑合着。烘焙间的工人不断将新鲜出炉的糕点一盆一盆地捧出来,排队的顾客都是当地人,其中不少还是黑人。见到一个男人带着纸质的鞋盒装糕点,真不可思议。当地人会向售货员递上一个小本本,售货员会用笔在上面逐一进行登记,他们不需要付钞票,这应该就是古巴政府所谓的食物配给制,至今仍然存在。环顾四周只有我俩是游客,其它统统都是本地人。我们每天都会买一些,有一次我们要求服务员提供胶袋装糕点,可能刚好胶袋用完,那个年轻白人女售货员长得蛮漂亮的,但她双眼一瞪,傲慢地不予理睬,顿时觉得这个女孩一点都不可爱。窘态之下,旁边一位黑人女孩一言不发地递上自己的胶袋给我们,才算为我们解了围。

注:对民众实行配给制的国营面包店

注:街头小贩

午后劈头盖脑的酷热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们不得不赶紧辙回酒店用餐和休息。而且街上又没有遇到可以降温的雪糕之类的甜品,冰箱里的饮料就一两个国营企业出产的品牌,一盒就得十多元人民币,味道和口感绝对差劲,但为防暑降温还是要买一些饮用。当地一支矿泉水相当于15元人民币(1.5升),水无论如何都不能省,因为我们的饮用水和煮食都要使用矿泉水。至于其它能省则省,铁定这几天过苦日子。

注:街头艺术家

下午等日落时分再出去,仍然是绕着旧城逛。旧城对面街头游客蛮多,很多西方游客,有些小贩一见到外国人就会主动迎上来缠着你,比如推荐吃饭的地方,黑市交易当地的货币和雪茄之类,不胜其烦。

街上的酒店或餐厅门口都会有一些乐队在演奏,这些柔合了黑人和西方殖民文化的音乐元素独具魅力,即热情奔放,又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在一间酒店大堂里遇到弹钢琴的艺术家,弹得非常之好。街头也有古巴女人在广场上,或者老街石板路上,手提着花篮,浓妆艳抹,身穿艳丽的大花裙子,头上被丝巾整整齐齐地包裹着,再配上一朵花,远看很有一种古巴的韵味,成为街头一道独特的景致。女人会凑上外国游客面前问你要不要付费拍照。

注:古巴女人

注:买洋葱的小贩

注:古巴女孩

觉得街上很多都是黑色人种,在西班牙人殖民统治时期,从16世纪20年代至19世纪末,古巴曾经是最为严重使用黑奴的地方,所以现在古巴的黑人数量也多。

Day3:在壮丽的滨海大道晨跑

今天清晨六点半就得起床,迎着初升的朝阳跑到哈瓦那著名的滨海大道。滨海大道始建于20世纪初,是一条8公里长的六车道,号称世界上风景最优美的市区跑道之一。滨海大道面临广阔无边的加勒比海湾,巨浪猛拍着结实的防波堤,发出雷鸣般的巨响。晨曦中,太阳冉冉升起,霞光万丈,风景优美,跑步的感觉很棒,让人享受。

注:晨曦时分

据说哈瓦那国际马拉松赛每年11月会在此举行,这里还是很多电影开机拍摄的场景之地,比如《速度与激情8》,周杰伦的新歌专辑都在此取景。

注:滨海大道的晨曦

跑步的途中遇到垂钓的老人,一群热情洋溢的古巴青年,跑步的人则屈指可数,四周异常安静,只有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而且很多都是载客观光的“老爷车”。途中还见到美国大使馆的旗帜,让人想起了历史上美国和古巴两国水火不融的恩恩怨怨,以及曾经发生过的核弹危机。一往一返不知不觉跑了10公里。之后,还是逛街。

注:晨跑

我们闲逛中想寻找朗姆酒和雪茄的博物馆参观,但遗憾的是都没有找到。据旅行指南介绍,哈瓦那市区也有不少博物馆之类的推介,因为这些地方同样设置了对外国游客收费不菲的景点门票,包括国会大厦在内,但我们已经没有了游玩的意欲了,统统没有去。

Day4:莫罗—卡瓦尼亚军事历史公园

上午在当地银行兑换了一些代金劵,又花了一些时间。接着步行至滨海大道乘坐卡萨布兰卡渡轮前往对岸莫罗—卡瓦尼亚军事历史公园游玩,两座城堡坐落在哈瓦那老城对面的岛上,都是哈瓦那老城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一部分。滨海大道上设置了供当地居民乘坐的渡轮码头。我们第一次还坐错了方向,上岸后才醒悟,只能冒着炎热再次候船不得不重新等待渡轮过来载我们折返,浪费了不少时间。

过了海就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终于到达山顶上的基督像,站在高处可以远眺整座城市,风景一览无余,这里可以欣赏到优美的哈瓦那湾和城市风景。蓝天白云下的哈瓦那无异是美丽宜人的,但古巴夏天真不是一般的热。

注:基督像

注:城堡

岛上几乎没有象我们这样的自由行外国游客,即使当地人也罕有,估计游客都参加了团游。莫罗城堡建于至年,是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修建的,保垒坐落在一片海滨陡崖上方,拥有厚实的围墙和适应海岸线地形的多边形布局。俯视大西洋,不规则的多边形结构、3米厚的墙壁和深深的护城河构成了文艺复兴时期军事建筑的典范。在一个多世纪里,城堡抵御了多次外敌攻击。

注:天蓝云净

我们顺着公路徒步走向卡瓦尼亚圣卡洛斯要塞,这座巨型的堡垒修建于一年,堡垒从头到尾长米,占地面积达10公顷,是美洲最大的西班牙殖民地堡垒,它坚不可摧的城垛从未被攻破过。以前这里还是囚禁和处决政治犯的地方,现在对游客开放。结束之后,我们步行到公路乘公交车经过一条海底隧道返回城区。

Day5:比尼亚莱斯一日游

本来想去巴拉德罗和特立尼达(世界文化遗产),但考虑到古巴的旅游设施落后,又没有Wifi可以及时联系外界,游玩的意欲又大大地降低等原因。我们干脆就在酒店大堂的国营旅行社门店报名参加了比尼亚莱斯一天游。这是古巴优质烟草产地,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清晨,一辆50座的旅游大巴前往酒店接客,之后开始向郊外的公路行驶,路平坦笔直,车不多,人更少,两边都是广阔无边的热带雨林,村庄也不多见。哈瓦那的大巴好像都是同一款中国品牌,名字记不住了。车上有足够的冷气,性能稳定,座位舒适,而且全程都没有塞车。

好奇的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车窗外面的世界,越往山里去,植物种类变了,山峦是平缓起伏的丘陵,云絮低回,静静地伴随着山体,奇特的石灰岩山丘,耕牛梨过的褐红色沃土、茅草盖顶的房屋,戴着墨西哥阔边帽的本地农民,火辣辣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幅古巴式的田园风光。

到达目的地之后,导游领着我们前往当地两户村民家里,观摩了当地人雪茄制作的方法和整个过程,还有咖啡酒酿造工艺的制作讲解,游客还可以在此品尝和购买散装的雪茄。因为天气太热,我们就在主人家买了两杯甘蔗汁加冰的饮料,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里面还放了什么,虽然少贵,但却出奇的好味和解渴。其实观察了一下这两户村民住的房屋规格小得不得了,屋里甚至没有自来水,生活用品极简陋。

注:比尼亚莱斯山谷

注:雪茄制作工艺表演

注:蔗汁

注:纯朴的当地人

由于当地土壤和气候等得天独厚的因素造就了古巴优质的烟草,随着西班牙人的到来,17世纪初当地的烟草种殖园快速发展起来,这里可是全世界最优质雪茄的烟草生产基地,为优质的古巴雪茄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古巴雪茄享誉世界。

中午,我们随车来到当地的史前壁画附近餐厅用餐,格局有点高端,其中有一种由红豆、米饭和猪肉烹制的传统菜肴,我看过旅游指南上面的图片介绍是当地一种叫congrl的名菜,当然还有其它,但遗憾的是捧上来的食物味道也是一般般,完全没有可圈可点之处。午饭后,在印第奥洞乘小船游览,这是一个称不上特色的洞穴地下河,规模小得不得了,十来分钟就完成。团游就是一种走马观花的商业式操作。我们原本就没有抱有任何期待,也就无所谓失望了。

返回哈瓦那途中已经是暮色时分,天空下了一阵骤急的雨,之后恢复常态。晚霞余辉映衬下的热带雨林有一种自然清新脱俗的气息,红土地上偶尔会有一两辆马车驶过,赶马车的人安静地坐在上面,背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殆尽,一辆古老的马车,一幅很美的画面跃然于眼前,这是一天中感觉最美的时刻,那一刻久久地缭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除此之外,途中还接二连三地见到旧车在公路上坏车的情景,在这个没有网络,几乎没有汽车零部件的国度里,真不知道古巴人是用什么方式呼唤同伴过来帮忙的,又是怎么想办法修好自己的爱车的。其实古巴人天生就是这种特殊生活环境中的生存专家,公路上行驶的旧车车龄早就到达该淘汰的阶段了,对于物资依旧稀缺的古巴来说,所有旧车和哈瓦那街头的那些“老爷车”一样都是生活的刚需品,至于修车技术和零部件,他们一定会有自己的办法解决。适者生存,生存确实需要极大的忍耐和智慧。

一天下来,往返用了6个小时车程,坐车的时间远比游玩的多得多。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因为这是古巴。

Day6:观看演出

我们逛旧城的时候常常见到一些售买生活日用品的国营商店门口排着长龙,而且进入商店是限人数的,有保安站在门口维持秩序,成为街头一景。今天我们还意外地遇到一家国营雪糕店,吃了一份味道一般般的雪糕。之后在海明威五分钱酒馆买了两杯鸡尾酒饮,听长期在古巴工作的郭老师说,当地的鸡尾酒是调制出来的。目测里面有薄荷叶,酒味好浓,是一种很不习惯的味道,容易醉人。酒馆里悬挂着美国作家诗人海明威的照片,古巴是海明威的第二故乡,他曾在古巴居住了几十年,小时候我们读过的《老人与海》就是海明威著名的文学作品,海明威曾获诺贝尔奖文学奖,他生前喜欢饮酒,晚年开枪自杀。这是海明威老爹生前居住在哈瓦那时每天必到的酒馆,成为了这家小酒馆一张响亮的招牌。酒馆歌舞升平,吧台上调酒师不断向热情的顾客递上一杯杯新调制的鸡尾酒,里里外外都是一圈圈接踵而至的游客,甚至被围得水泄不通,气氛热烈非凡,瞬间点燃起游客内心的激情。

注:海明威五分钱酒馆

下午,我们去哈瓦那新城区的革命广场,楼下对面就有高价的双层观光巴士前往,也有高价的三轮车,最后我们还是乘坐当地最为廉价的公交车前往,坐公交车的都是当地民众,只有我俩是游客,车厢内有点拥挤,也是深度体验。

哈瓦那革命广场原名为人民广场,于年建成。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因为古巴革命胜利更名为革命广场,周围是古巴很多重要的机关所在地,广场的正中央是17米高的古巴独立革命先驱何塞.马蒂的大理石雕像(MenmorialJoseMarti),何塞.马蒂是古巴最著名的革命领袖和诗人,雕像后面是米高的瞭望塔,这是哈瓦那最高的建筑。

注:哈瓦那革命广场

注:热心为我们指路的剧场售票员

经了解古巴国家剧院当晚并没有演出,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们绕到旁边另一座大楼里购买了当晚一场演出的门票。

晚上重新乘坐同一路公交车过来观看演出,这个小剧场象广州沙河顶的广州话剧院的规模,很小,歌舞表演还是有点古巴风情的。

Day7:离开哈瓦那

昨晚先生就托酒店前台约好了今天清晨五点前往哈瓦那机场的的士。天未亮我们乘坐的士赶到机场,终于离开了哈瓦那。我们从哈瓦那飞往巴拿马,再转机返回洛杉矶领回自己在汽车旅馆寄存了两个多星期的行李箱,又游玩了两天,顺利飞回香港,结束了这趟45天的行程。

结束语

为什么会选择古巴?完全是出于对美洲唯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深度好奇,而且旅游指南的书籍和白云机场的大幅图片呈现出美丽的热带风情,洁净的海滩,载歌载舞的欢乐画面,时令蔬果满地皆是,还有雪茄,朗姆酒、咖啡豆,所有都让我们无限向往。刚好当时有悠长的假期可以设计三个国家连着一起游玩。当时确实很想体验古巴风情,很想亲临其境感受一个真实的古巴,正是种种好奇心和过分的幻想支撑着自己不顾一切地前往。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在我们走过的十多个国家里最为让人失望的。首先古巴是一个对游客的物价绝对高的国家,从游客身上榨取更多的钱。当地物质匮乏,国营商店门口排成长龙,商品着实少得让人难以置信。我们入住过没有冷气的酒店,参加过颇为高价的国营旅行社,见识过橱窗里空空如也的商店和农贸市场,几乎没有小食的街道........无数的始料不及,无数的事与愿违交织下,让我们接连不断地跌入情绪低谷,旅行的体验也大打折扣,这就是我们的古巴之行。当然,我们的印象有可能是片面的、我亦无意将自己怀有的印象强加于人。因为这终归是我的旅行,不是别人的。事物印象往往因何时看和以怎样的角度看而截然不同。如果有人认为哈瓦那实在好上天了,那也无可厚非,旅行本来就是一种很个性化的体验。无论怀念还是后悔,来过终究就是来过了。好与不好倒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依旧对这个世界拥有一颗好奇心,肯去远方旅行,肯去经历所有。

这篇游记足足拖延了将近两年时间,本来就不想写的了,但由于这段时间广州成为疫情的中风险地区,不得不宅家抗疫,才有时间得以重新整理自己这趟行程的思绪,断断续续地完成了这份作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xj/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