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几年开始,看着车站附近便利店的员工从清一色日本人变成现在胸前名牌都很难发音的越南兄弟团后,小娘子才意识到日本的外国人真的越来越多了。

而外国人也有几个特定的活动圈子,比如说想吃地道中国菜,数池袋北口最全;而新大久保就是韩货一条街;到了洋气的神乐坂,时不时就会与穿着风衣牛仔裤,拿个菜篮子的法国人擦肩而过。

神乐坂是东京最具法式风情的地方,如果想吃真正的法国菜,来这里就肯定没有错。有时随便找个餐厅进去,才知道餐厅的主厨是米其林的星级厨师。就在这条卧虎藏龙的街道,有一家看起来有点“混血”的餐厅。

法国可丽饼店的老板最上はるか桑曾在米其林一星修行,她做的手打荞麦面,清新爽口,如果用喝茶的词来形容,就是很有喉韵,作为一个有多年制面经验的厨师,她还有不少的拥护者。但是她怎么会想到要卖可丽饼呢?

原来是因为在她修行的时候,偶尔做过几次,当时就感觉这样食物很有可能性,想说什么时候一定要把这个放到店里卖。原本可丽饼这个东西就是法国来的,但最上桑也没去法国修行过,只能倾尽自己对荞麦面的所知,创造了这一款与别不同,风味十足的荞麦可丽饼。

法式可丽饼有分咸甜两种。甜的就是大家最常见的,在原宿竹下通几乎人手一个的奶油可丽饼,叫“Crêpe”。

而咸的叫做“Galette”,中文是“格雷派饼”,不是那么常见,但在法国很受欢迎,浇头搭配变化多端。最出名的格雷派饼叫“国王格雷派饼”,是每年1月6日前后天主教主显节吃的食物,现在跟咱们中秋节吃月饼一样,多和家人朋友一起享用。

最上桑的格雷派饼就带有点日本风味,饼底使用荞麦面粉烤制。其实在神乐坂还有一家传统法式格雷派饼专门店,不过主打与别不同的荞麦质感,各有各精彩。

肩负“荞麦职人”身份的最上桑在挑选食材方面当然也是很严格的。从农家那儿直接采购的国产荞麦面粉,自带迷人香气和独特的甜味。之后再人手用石臼慢慢磨至细腻——如果是做格雷派饼的话,会连壳一起磨,做出来的饼底更有五谷杂粮的香味。

这种细致研磨的态度令小娘子想起国内的竹升面,师傅坐在竹竿上弹啊弹,弹了一天都不见休息,看看自己碗里的面,更加觉得感恩。

面粉对温度很敏感,过了一天味道都不一样。所以最上桑坚持当日研磨,保持其最新鲜的状态。

鴨のガレット

来这里一定要尝试这个“鸭肉格雷派饼”。在用木鱼花特制的荞麦面汤煮过的鸭肉上,淋上煸炒过的蘑菇浇头,虽然呈现出来的样子很洋气,但实际是很有日料魂的一道菜色。可以说是和式格雷派饼的代表作之一。

切开饼底会闻到荞麦不带侵略性的香气,看着有点焦脆,口中咀嚼过后,荞麦的鲜味便会渗透出来;荞麦面汤煮过的鸭肉与鸭南蛮无二(鸭汤荞麦面里的鸭肉,非常鲜美多汁),不过意大利香醋和凯瑟沙拉酱的调味带出甜酸的风味,又把味觉带回法式可丽饼的世界。

ガレットパンのスパイシーホットドッグ

日元

再多问了两句,原来下午两点之后会提供“格雷派面包的辣味热狗”,不要看名字奇奇怪怪,味道可是一点不骗人。

厚烧的格雷派饼原来会变成像面包一样的软糯可口,将哈瓦那辣椒在荞麦面汤里闷煮过后,做成酱,卷上很有存在感的香肠,是一款下午茶式的轻食。厚厚的饼皮释放更强烈的荞麦香气,与香肠,辣酱碰撞出异国风味的火花。

ざるそば円

除了格雷派饼,还有自家人手制作的笼屉荞麦面(ざるそば)。不过在这里,荞麦面反而像前菜,在套餐里通常以一半的分量提供。

面身光滑有韧劲,放入面汤,在享受香味的同时面就滑进了喉咙。“喉韵”纤细而深沉,外表平平,实力不凡。

在,就连甜品都是用荞麦面粉做的,很有个性。

从今年的4月开始,会开放晚餐时段,而菜单也会渐渐丰富,很令人期待啊!

这家店的诞生让小娘子惊奇地发现,看起来有点传统,有点土气的荞麦面粉也有这么多的可能性。最上桑还说,以后要尝试用烫荞麦面饼(そばがき)来做咖喱或者炖菜(stew)。

开放想象力,从不故步自封才是“职人”的魅力所在。

如果大家对我们发布的文章感兴趣,或者近日有来日本的打算,想咨询日本美食相关的资讯或预约餐厅以及寻求合作请添加吃货在日本唯一官方服务账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xj/8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