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8视界哈瓦那迷梦今日正式发售
《哈瓦那迷梦》画册 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3.21隆重推出面市 快乐的源泉是什么?物质丰富能否时人们快乐,而物质匮乏是否一定不快乐?那就看看这本画册吧。 一副照片浓缩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和一个人。看一副照片带来宁静的思考和思绪延伸。我们是否经历过这样一段时光,内心平静、快乐和自由、我们是否在享受物质过剩的痛苦,而忘记了物质匮乏的幸福。 当人们躲进火柴盒般的楼宇时,这个社会缺少了温馨和友情,人们开始孤独,内心真实的孤独。物质为人们带来暂时的满足,短暂的自我膨胀,而保留了永久的伤害--那就是精神的不健康。 古巴在人们眼里依然与40年前的中国一样神秘,特别是在西方媒体的渲染下,古巴仍旧是封闭、落后和愚昧的。在拉丁美洲生活时,我便产生去古巴看看的冲动,可是公务繁忙的我一直无法抽身前往。直到年我已移居香港若干年后,才首次踏上古巴的国土,这一次便是我连续12年拍摄古巴的开始。我不信媒体对古巴的描述,坚持用自己的双眼探寻一个真正的古巴,并用相机记录我之所见。 ObsessedinHabana 《哈瓦那迷梦》 打开这扇门,扑面而来的是快乐一种气味、一件物品、一个场景唤起一个人对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和一种文化的记忆,这样的记忆镌刻在脑海中,时不时浮现,令人思念。我对于古巴以及哈瓦那的记忆如此,当年乘坐COBA航空降落在加勒比海这个岛国时,我的双脚踏上了古巴的国土。当计程车载着我一路狂奔在褐色田野间,我的双眼开始搜寻书中描述的古巴。 一晃,时间就流逝了,年我第6次去了古巴,哈瓦那依然保留着我记忆中的影像,那些熟悉的气味、街名、老爷车、灿烂的笑容、欢快的乐曲和舞步以及贴心的问候。古巴在慢慢改变,民宿、商品市场、商店和摊贩、餐馆和舞厅多了,游客多了、古巴人出国工作也多了。早期哈瓦那没有的旅游品商店、餐馆、咖啡馆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遍布城内大街小巷,全球最多最全的老爷车成为游客和本地人的出租车,承载城市交通的重要部分。因为古巴依然是配给制,店里没有多余的商品。可是,市民可以在其他商店购买物品,类似利伯维尔场的商铺可以出售丰富的水果、副食和日用品。国际名牌店开始在全哈瓦那街头出现。 在哈瓦那我很少乘坐计程车,步行是了解这个城市和人的最佳方式。我不惊动被拍对象,可是如果可能,我一定不会放过与他们聊天的机会,甚至去他们家坐坐,结识他们的朋友或者参加他们的活动。我结识了教师、画家、学生、餐厅侍者、歌手、音乐人、民宿老板、司机、导演和摄影师等各种各样的古巴人,所以我经历了古巴人的婚礼、看到了古巴人拍摄电视剧、海边打太极拳的年轻人,与在餐厅实习的大学生相识,在画室看画家作画,与路边清洁工攀谈,参加哈瓦那人早晨海边的垂钓,去退休工程师家做客,进学校拍摄,与街头年轻人聊天。这些交往使得我更加了解古巴人,帮助了我以另一种手法拍摄古巴社会和生活。 在武器广场的一家餐厅用餐,侍者告诉我,他女儿去了中国的哈尔滨,为一个古巴乐队演奏。他给了我女儿的姓名和联络方式,希望我有机会去那里是代他看望;在所住的民宿,服务员告诉我她儿子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读书,希望留在那里工作;在滨海大道,一位长者告诉我,他的愿望是去中国北京看看;在莫洛城堡对面的海堤上,一个失去左腿的年轻人已经是第三次成为我的拍摄对象。这三次哈瓦那行,三次与他聊天拍摄,每次见到他,都在阅读手中那本已经翻得破旧的圣经,或者用健全的双臂支撑做运动。他不要施舍,他有一个四岁大女儿在关塔那摩。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活着。 我带着相机走遍哈瓦那每一个角落,寻找我童年的感觉--街坊的闲聊、路边象棋、墙上涂鸦、邻里串门。清晨忙碌的人们,午后摊贩的吆喝声,傍晚回家的喜悦,还有悠闲自得在街头漫步的小狗。哈瓦那古城历经几百年历史,巴洛克时期的建筑保护完美,仍然在使用之中。纵使墙面剥离,门窗破损的古老建筑,古巴人也绝不轻易拆掉重建,因为他们珍惜过去的记忆,他们需要后人了解古巴的痛苦与快乐。 所以,这个城市具有超强的魔力,她让我深深着迷,我甚至想住下来生活一段时间。穿越时空,古巴让我回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年代,遗憾的是我没机会记录那个时代,而只能把所有的感受留在记忆中。 每次到哈瓦那,我会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海滨大道的海提上面对浩瀚的大西洋,深深地凝望。那一刻,我置身于一个静静的世界,被蓝色环绕,呼吸着蓝色,挥舞着蓝色任其肆意弥漫;有时我会一个人安静地坐在街边咖啡馆,漫无目的地望着走过的路人,欣赏他们的状态,也会拍下有趣的画面;在画家Pedro的画室,我会点燃一支雪茄,透过漂浮的烟雾欣赏他作画。我在想,坐在画架前的那个人应该是我;旁晚的街道被忙碌充填,我坐在民宿的楼顶天台,看着邻居街坊的各种生活状态,思绪瞬间被拽回到我到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我的家就是这样被邻居和街坊包围,每天我都可以通过气味识别邻居家炒的什么菜,通过声音辨别邻居家的喜怒哀乐。每当此时,我都问自己,为什么越来越孤独。很多次拍摄完成后,我行走在寂静的街道上,看着路灯投射自己的影子和旁边屋里的灯光,我莫名地想家,那种孤栖和失落难以忍受。我始终感到哈瓦那适合我的情绪和情结,适合我拍摄一种心情,也许这也是哈瓦那的心情。 从胶片开始到数码时代,我拍摄了大量哈瓦那的生活和城市。古巴人强大的内心源自于自信、自立和自豪。民族自信和国家自信体现在每个古巴人身上。在古巴我得到启示,物质匮乏无法影响精神愉快,幸福来自内心而非外界,内心强大和自信是古巴人保持其美好文化和传统的真理。在我走进哈瓦那大门的一刻,我意识到我喜欢这个城市的一切。 如何看待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如何理解当地文化进而与当地人交往。语言可能是一大优势,因为我可以毫无阻碍地沟通和交流。当我们想要透彻表现人的个性时,沟通和交流便是比相机更有用的利器,因为我们了解了被拍摄人的内心,并透过内心以影像表现其眼神。在哈瓦那我也遵循拍摄肖像的原则,努力探寻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内心世界。初次到哈瓦那,我直观印象是人们忧郁的表情、深邃的眼神和古老深沉的建筑。知道我来自中国时,几乎每个人都想跟我聊天,瞬时间他们变得灿烂无比,随之而来的是火热的激情四射的古巴人,如同他们的伦巴舞让我眼花缭乱,使得我每次与他们相处都觉得时间太短。 12年后的今天,我从几万张古巴的片子里选出80张作品,欲在一个被极度压缩的空间中向世人展示我认识的古巴和她的个性。不论将来如何,我坚信古巴人的坚持和信念不会改变。切格瓦纳说“要面对现实,要忠于理想”。 我眼中的古巴坚持自己的信念,虽然因为美国和西方对其几十年的封锁造成物质匮乏,可是人们没有抱怨,没有逃避,而是快乐地生活。 打开古巴的门,我认识到哈瓦那,一座保护完整的文化之城。在哈瓦那,我徜徉在老城,寻找记忆中的亲切、安逸和友善。早晨街上匆匆离家上班的人们、三轮车夫轻快地踩着脚踏、下午沿街叫卖的小贩、傍晚街边下棋和闲聊的邻居以及夜晚酒吧里扭动着的性感身段。我无法停下手中的相机,用他们勾画和记录着一幕幕舒心的场景。周末哈瓦那老城的游客和本地居民共同营造出热闹非凡的街景,绝不亚于欧洲哪个城市。 古巴人热情好客,对人不设防,在街头聊聊天也会邀请我进屋喝杯咖啡,或者参观他们陈设简陋的住宅。即使住宅外表因多年失修而变得丑陋不堪,室内一般都干净整洁,这是去过很多古巴人家庭后得出的结论。良好的生活习惯还体现在排队、礼让、安静和尊重。我一直在思考物质与精神之关系,在古巴精神战胜了物质,匮乏物质没有阻碍精神的追求。街头巷尾的乐队演奏、舞厅里的婆娑起舞、舞蹈学校和舞蹈培训机构的众多学生的翩翩舞姿、墙面的涂鸦、画店里的绘画和手工作品、还有周末艺术市场,无不把我置身于一个艺术之都。 古巴人没有因为被人封锁而自闭,相反地,他们对外界变化保持着的热情。每当谈起中国,几乎每个人都赞叹不已,他们羡慕中国经济发展和崛起,希望实现探访中国的梦想。他们也将儿女送到欧洲和中国求学,希望他们归国为古巴工作。人们有着朴实简单的情怀和对梦追寻的执着。如同中国开放初期,外面的新奇随着游客而来,随即迅速溶解到中国文化之中,古巴人也在如此地接受外来文化的熏染和挑战。 不论在古巴旅行还是拍摄,我们都不能以一个游客的心态了解古巴。如同一瓶纯酿,我们需要细细品味,住在哈瓦那、住在特立尼达,抛弃酒店和出租车,在民宿留宿,漫步哈瓦那老城,这样的经历才值得留恋。跟着我,推开古巴那扇门,走进去寻找如家迷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张晓冬博士《哈瓦那迷梦》画册,发现古巴,感知哈瓦那。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新书预告将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出版 《我的朋友-哈瓦那LaHabana-MiAmigo》 12年6次前往哈瓦那,了解人文好社会发展。6万字、40多个人物故事生动描述了几乎古巴社会各个方面、几十个旅行景点信息、张图片,帮助你认识哈瓦那。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医院乌鲁木齐哪家好十一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dx/1749.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闻塞万提斯互动型展览即将在哈瓦那大剧院
- 下一篇文章: 读这个法国记者写的老卡传记,仿佛与整个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