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抢地盘争霸权美刊盘点美国五位最
导语美国《国家利益》网站近日刊发文章评选美国五佳战时总统,美国的44位总统当中有13位是战争总统,即:麦迪逊、波尔克、林肯、麦金利、威尔逊、富兰克林·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林登·约翰逊、尼克松、乔治·H·W·布什、乔治·W·布什和奥巴马。而评选的基本标准是总统在他的战争中是否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胜利以及这一胜利对于国家的地位和前途有何重要意义。透过这个标准,我们可以认为,美国的5个最伟大战时总统依次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林肯、麦金利、波尔克和尼克松。罗斯福:借二战开启美国世纪 随着战争肆虐欧洲大陆、日本在中国不断推进,罗斯福深知美国会被卷入漩涡。因此,他撇开内政事务,全力以赴使国家为即将来临的战争做好准备。图为罗斯福对日宣战。 他加强美国军队,促进军火项目,在军中确立积极进取的新领导班子,推动国会批准了美国首次进行和平时期征兵。 在跟军方领导人打交道方面,他还减少了跟内政事务下属交往时的那种管理操纵,他睿智地认识到:战争事务需要更为直率的做派。 战争来临后,罗斯福开诚布公地向美国人民说明即将到来的挑战有多么严峻及其地缘政治利害关系。他预言这将是一场“持久战”、一场“硬仗”。 他宣告,敌人已联合起来对付“全人类”。宣言激励了全国人民,使之众志成城投入总统所筹划的“全面战争”。随后,他主持了大概是历史上最热火朝天的军队建设。图为二战期间蓬勃发展的美国军工产业。 他手下有一个在战争中基本未曾变动的秀的军事班子,他专注于总体战略事务而把战术问题交给指挥官去处理。但是,当他认为自己的想法更胜一筹时,他也会毫无顾忌地违抗将领们的意见。图为诺曼底登陆。 历史学家肯特·罗伯特·格林菲尔德指出,罗斯福有22项决策“与军事顾问们的建议相左,或者无视了他们的抗议”。他还认定有13项重大军事决策是罗斯福自行做出的,包括解除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职务和选择在北非发动第一场盟军攻势。 他还精明地等到苏联重创德国战争机器之后才让自己的军人踏入欧洲战区,从而使美军的伤亡同早些时候攻入欧洲相比大大减少。 二战结束时,世界面貌焕然一新,美国力量处于全球核心。美国世纪拉开帷幕,而这在很大程度是由于白宫里那个人的远见卓识和非凡领导。图为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合影。 林肯:南北战争助推强势崛起我们往往忘了(大概是不想承认)林肯差点因为南北战争形势惨烈和总统显然在这场斗争中很不走运而未能赢得年的连任。总统自己完全预料到了失败,他在竞选年8月底的一篇私人日志里承认了这一点。 后来战争迅速转向对北方联邦有利。威廉·谢尔曼将军夺取了亚特兰大,菲利普·谢里登将军则控制了南方邦联的重要供给点谢南多厄山谷。 紧接着叛军的最后一艘舰艇“阿尔伯马尔”号被击沉,叛军对联邦海上封锁的抵抗告终。战场上的这些胜利改变了国内政治格局,为林肯的连任和他在历史上的地位铺平道路。图为总统山上林肯的雕像。 但这得益于他锲而不舍地锤炼自己作为总司令所需要的军事专业知识。他仔细研究了拿破仑的战略家亨利·若米尼和西点军校的丹尼斯·哈特·马汉的著作。 他不断写信给麾下将领询问战况和提出具体建议。他11次亲临前线,为找到他所需要的领导人而先是提拔多名将军然后又将其解职。图为描绘南北战争时期林肯发表演讲的画作。 他最终找到了合适的指挥官,那就是尤利西斯·格兰特和谢尔曼,于是他的战争好运接踵而至。这2位雷厉风行的军人运筹帷幄,及时地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从而使总统得以在年大选中获胜。图为林肯和格兰特将军在一起。 因此,他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不屈不挠。但战争政治给予任何一位总统的时间都只会刚好够他证明自己的战争领导力卓有成效。在走向胜利、跻身美国历史名人堂的道路上,林肯用光了属于他的几乎全部时间。 最终,林肯对战争的成功掌控改变了他的国家,终结了奴隶问题(当然并未终结种族问题),创造了条件使美国以其他所有国家都望尘莫及的强大势头直奔工业时代。图为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 在历史学家无数次关于美国最伟大总统的民调中,林肯无一落选,这强有力地证明了他作为战争总统的成功。 麦金利:打西班牙夺取殖民地无论是麦金利还是美西战争在美国人的历史意识中都不占据显赫位置,但两者都对美国的发展历史却举足轻重。图为麦金利就职典礼。 麦金利本人是南北战争时期的战争英雄,凭借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从列兵升至少校。他在美国众议院和俄亥俄州长职位上政绩卓著,年在美国和西班牙围绕古巴混乱局势关系紧张之际登上总统宝座。 古巴的混乱起因于西班牙对这个殖民地残酷拙劣的管理引发暴动。这种局面危及古巴境内美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危及被美国视为重要势力范围的整个加勒比海地区的稳定。 麦金利试图通过与西班牙谈判找到外交解决办法,但最终他断定,西班牙作为一个全球大国正迅速衰落,它根本不可能给古巴带来稳定。 他把“缅因”号军舰派往哈瓦那港保护美国公民及其财产。这艘舰艇在港口爆炸沉没后,美国境内的反西浪潮使战争无可避免。 麦金利在这件事情上是支持公众情绪的,他很快察觉到舆论走向,英明地顺应了民意。图为“缅因”号军舰。 这对美国来说是一场短暂却辉煌的战争,麦金利的驻英国大使、后来成为其国务卿的约翰·海称之为“一场壮丽的小小战争”。 美国海军摧毁了西班牙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舰队,战争结束时,美国拥有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古巴由美国统治了一段时间,夏威夷很快被纳入美国版图。这一切的实现只花了短短3个月时间,仅人战死。图为描述美西战争的绘画作品。 年麦金利就任总统时,美国不是一个帝国。年9月他遇刺身亡(此前他在年以压倒性优势赢得连任)时,美国已是一个帝国,遍布各地的加煤港为一支强大的全球海上力量补给燃料。 历史学家沃尔特·拉夫伯恰如其分地称麦金利的这场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不费力却最有意义的战争”。 波尔克:入侵墨西哥拓展版图跟麦金利的战争一样,波尔克的战争是美国对外扩张的产物。19世纪40年代的美国人对于把祖国变成一个横贯大陆、面朝两个大洋、在全球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国家感到无比兴奋。他们想实现这个梦想,波尔克着手帮他们实现。图为波尔克总统戎装画像。 在夺取了此前由英美两国共同占领的俄勒冈领地的大部分之后,通过与英国极力讨价还价,他把注意力转向如今的美国西南部、当时属于墨西哥的大片土地。 诚然,正如几十年来很多人所说,波尔克只不过率军南下从疲弱无助的墨西哥手中夺取了这些土地。两国之间有一些棘手的问题,墨西哥既没有人力也没有资源去开发和维护那些土地。因此它们原本最终会落入另外某个国家之手,也许是在当时被美国视为最强大对手的英国。图为描述美墨战争的画作。 此外,墨西哥对美墨两国间问题的处理极不明智、极具挑衅性。但毋庸置疑,波尔克的所作所为使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他希望最终尘埃落定时美国会得到墨西哥的大片领土。 他的一大错误就是以为战争会速战速决、轻而易举,以为美国在墨西哥土地上打几场胜仗后墨西哥就会求和。这低估了墨西哥人的爱国和自尊,波尔克不得不派了2支部队南下,其中一支远程跋涉到墨西哥城。战争拖延了将近2年,美国政界对这场冲突的支持渐渐减弱,致使波尔克所属的民主党处境危急。 但墨西哥的情况更糟,执政党最终被一个认为不应延续敌对状态的反对派别赶下了台。在瓜达卢佩-伊达尔戈签订的和约结束了这场让美国耗费约条人命和上亿美元钱财的战争。图中绿色部分为美墨战争中美国夺取的土地。 但这场战争也让美国拥有了约60万平方英里的广阔土地,给了这个新的横贯大陆的国家漫长的太平洋海岸线,而那里有世界上一些最好的港口。 这场战争带来的领土包括现在的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犹他州以及新墨西哥州、科罗拉多州和怀俄明州部分地区。没有几位总统曾像波尔克这样大大提升美国的地缘政治地位。 尼克松:退出越战以摆脱泥潭我深知这个条目可能会引起的争议,但我的观点是:尼克松是在越南问题犹如体内毒瘤般肆虐之际上台的。 年1月的春节攻势后,美国民众对战争的支持急剧下降,因此尼克松认为胜利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尤其是考虑到任何一项侵略性军事政策都会激发的国内动荡。图为尼克松解释他的关于越南战争的政策。 但他又认为失败也是让人无法接受的,因为那会破坏他为美国在越战结束后的亚洲发挥领导作用而制订的宏伟战略蓝图。他想帮助经济上比较进步的“非共产党执政亚洲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崛起。 于是他草拟了一份越南战略,这个战略基本上就是在战争形势苦不堪言、国内民间骚乱令人忧虑的情况下撤退。图为尼克松看望越战美国士兵。 尼克松的目的是使美国摆脱越南泥潭,同时增强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因此他从未声称打赢了战争,他说的是“结束战争、赢得和平”。 有人可能会强调,这种聪明的措辞不过是政治障眼法,旨在掩盖其真实目的而不让公众发现。但毋庸置疑的是,在达到其目的的过程中,尼克松改变了亚洲,也改变了美国在亚洲所扮演的角色。 他还帮助实现了相当大程度上的区域稳定,而且这种稳定局面持续了40十多年。他对自己从前任手中继承下来的越南战争的恰当处理为实现这一结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图为尼克松总统。 尼克松知道自己会遭到学生和政界左派的诋毁,他们永远不会理解其策略的实质。果不其然。可以说,他未能超越这股贬损洪流是他在随后的“水门事件”中下台的主要根源。图为美国大学校园如火如荼的反战运动。 但那并未抹杀其成就的重要意义,他的成就是:制订复杂而危险的撤退战略;把越南撤退方案放在更广阔的区域概念中来考虑;成功地完成了撤退,同时基本控制住了义愤填膺的反战力量,并实现了他的区域构想。 结语优秀的战时总统需要几个要素,民众是否自始至终一直支持他的战争,他是否实现了自己的战争目标,最重要的是他的战争在战略、经济、内政方面或者就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而言对国家有益,参照这些也可以判定其他的国家的战时首脑是否足够优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tx/7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度西语世界大事盘点
- 下一篇文章: 舌尖上的UM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