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美国家门口的一颗钉子

古巴(Cuba),世界现存五个社会主义(中国、越南、朝鲜、老挝、古巴)国家之一。

它应该是世界上最憋屈的国家,因为出了国门就是美国(America),而美国正好是古巴“最大的敌人”,古巴亦是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

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古巴,美古关系一度破冰,但特朗普上台后,又跌回谷底。

人尽皆知,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最想要灭亡古巴的国家,诚如“古巴导弹危机”(年)时美国媒体的评论——“古巴,是美国家门口的‘一颗钉子’,必须要拔掉它。”

美国为什么要封锁古巴?

古巴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国,虽然现在基本上已经成为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但其实这里的物资也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匮乏,除了生产雪茄用的烟草和生产蔗糖用的甘蔗之外,这个国家还占有着拉美地区百分之二十六的铁矿,超过五亿吨镍矿。

在他所在的区域绝对是个物产大国,而这里的地缘位置更是优越,位于海洋交汇的枢纽处,距离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仅仅只有一百三十八公里,这对于美国来说简直就是他们家的“后花园”,所以美国最开始对古巴动的心思并不是封锁而是据为己有。

但是从十六世纪开始,古巴就一直在西班牙殖民者的控制之下,一直持续到十八世纪中后期。这时候的美国扩张思维逐渐崛起,古巴的独立思维一天比一天强盛。于是就在古巴人民奋起反抗,组织起独立运动的时候,美国也适时的插入了进去。十九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末,在一八六八年到一八九八年这三十年间,古巴人民对西班牙政府发起了两次冲击。

而在第二次古巴独立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美国用保护美国在古巴的公民为由,派遣缅因号军舰驶入哈瓦那港,试图让古巴的局势变得更加混乱好坐收渔翁之利。可是就在缅因号驻守哈瓦那港的时候,却突然发生了爆炸,虽然时至今日都没有人可以确定这艘舰艇的爆炸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但无可厚非的是,缅因号的爆炸直接成为了美西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当时的古巴起义军打得正开心,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美国的野心,甚至还把美国当作帮助他们独立的盟军而命名为“自由古巴”的鸡尾酒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那时候的美国虽然是个新兴的国家,但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潜力,都已经可以和老牌强国西班牙、英国比肩。

而美西战争的结局便是西班牙求饶,美国大获全胜,还以此为契机,与西班牙在一八九八年签订了巴黎合约,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西班牙放弃在古巴的主权和所有权,并且将这块地方交给美国。随后时任美国总统的威廉·麦金莱亲自签署了一份《普拉特修正案》,明面上是将古巴列为美国的保护国之一,但事实上该修正法案存在的意义就是从法律上防止其他国家对古巴下手,让古巴只能属于美国。

就这样,刚脱离“狼窝”的古巴又钻入了“虎穴”,本以为就此解放了,古巴人民这时候才刚刚意识到,似乎另一种苦难才刚刚开始。从那之后,美国采取了一切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的手段,充分对古巴的民众进行了压榨,让这些可以称得上是淳朴的古巴老百姓,一心只知道种植甘蔗,发展蔗糖产业,甚至连粮食都不让他们种,只能高价购买从美国进口的粮食。

这就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恶性循环呢?

美国低价从古巴收购蔗糖,古巴在高价从美国手中购买粮食,长此以往,古巴民众的经济收入越来越差,美国的经济水平却已天天稳步提升。所以一部分古巴民众终于反应过来了,原来美国当时所谓的辅助解放一类的说辞,只是想要把古巴变成美国“印钞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放在古巴也一样适用。

一九五五年,两位来自资产阶级的年轻人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罗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敢于背叛自己所在的阶级,为了自由的梦想而努力,仅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在一九五九年一月,推翻了亲美巴帝斯塔政权的统治,建立了美洲大陆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其中卡斯特罗是一位非常具有传奇性的人物,在他成为古巴领导人之后,并没有一味的反对美国,而开始思考与美国进行合作的可能性,甚至还很快付诸实际。在古巴独立后不久,就前往美国进行访问,从某种角度来说,卡斯特罗的访美之旅非常顺利,美女环绕甚至主动献吻,美国民众也对他表达出了奇妙的喜爱。

但唯一让卡斯特罗感到愤怒的是,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始终没有亲自接见他,反而以度假的名义将这份工作推给了尼克松,而且还公开对媒体强调古巴应该做好古巴应该做的事情,言下之意就是古巴仍旧只是美国的一个蔗糖工厂而已,卡斯特罗根本不配接到艾森豪威尔的接见。

这样的事情让卡斯特罗瞬间意识到,美国并没有将古巴视作一个平等的交往对象,甚至还暗戳戳的告诉他什么独立战争根本就没有用,古巴的经济依旧要依靠美国去发展。卡斯特罗也是个暴脾气,回国之后当即下令古巴本土的所有制糖公司的董事长必须是古巴人,绝不能再让美国人掌控古巴的经济命脉。

这对于古巴来说是件好事,但对于美国来说相当于断了财路。于是美国就正式开始了对古巴的制裁,单方面禁止对古巴出口武器,也停止从古巴采购蔗糖,这对古巴的经济影响是巨大的,但同样也将古巴推向了冷战的另一记苏联的怀抱里。到了一九六一年一月三日,古巴与美国正式宣布断交,而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也在一九六二年正式宣布,美国正式展开对古巴的全方位制裁。

古巴是如何实现崛起的

按理来说,古巴这样一个本来就不够强大的国家,在美国的制裁下本应该很快就败下阵来,但结果却并没有按照大家的猜想发展,甚至时至今日,古巴人民的幸福指数都已经位居世界前列。那么古巴这样一个国家是如何在美国的围追堵截下,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社会主义道路,保持经济十分可观的增长的呢?

首先就是在外交策略上表现出了积极依靠苏联的态度。当时的苏联与美国基本上是国际社会上的“极与极”,在遭到其中一个“极端”排斥的时候,自然就会无法避免地朝着另外一个“极端”靠过去。当时的苏联虽然经济也不怎么样,但是古巴与苏联之间其实没有什么涉及到太多金额的往来,一般都是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

比如说苏联曾经用数十万吨石油从古巴换取蔗糖和雪茄,不仅缓解了古巴的经济压力,同时也缓解了苏联的农业压力,营造了一个双赢的局面。即便是后来的苏联解体,古巴也没有放弃这样的方式。时至今日,委内瑞拉、中国甚至与美国较好的欧盟都是古巴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经济增速一度保持在美国之上。

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是古巴人民的需求率相对来说很低。

举一个非常简单易懂的例子,古巴人民出门买东西基本上不花钱,所有的东西都要用一个购物本儿来解决。这个本子上写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都是由政府统一派发的,拿着这玩意儿去买东西几乎等于不要钱。但唯一一点不好的就是这些东西都是限量的,如果你想要更多,就必须要去黑市里私下交易。

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和我们国家处在发展时期提供的粮票差不多是一种东西。这样国家供给社会物资的方式就让古巴人民的需求感很低,花的少,挣得也少,平均下来每个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才两百美元左右。

但是社会主义的好处也就在这儿了,虽然每个人平均才赚两百块,可是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的医疗花费却翻了一倍,达到四百二十美元,多出来的部分全是由古巴政府来承担的。

这里就不得不提古巴没有服软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国家一直秉持着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古巴建立起红色政权之后,社会主义建设也就风风火火地展开了建设。其中古巴政府最着重的就是想,要设法的在美国的围追堵截之下发展经济,同时大力增加社会福利。简单来说,当时古巴采取了直接将工农、牧业归国家所有,然后再进行资源的统一调配,实现了社会体系的根本性改革。

这样的手段使得当时古巴人民的人均工资从一百块慢慢提升到了二百二十五块,退休之后的养老金平均值也提升了五十二块,卡斯特罗对这样的政策做出了解读,在他看来想要让古巴继续和平稳定的发展下去,最重要的就是稳定人心,而最大程度缩小民众贫富差距,绝不遗落任何一位古巴公民就是重中之重。

所以虽然古巴是个刚刚通了3G网络的国家,但同时该国也是教育普及程度最高、民众幸福感最高的国家。这完全依赖于古巴政府为民众统一分配的住房、生活物资、医疗和教育,让人们不用背负车贷、房贷和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费用。同时不光要在国内节流,当然也要积极开源。

对于古巴来说,除了雪茄和甘蔗之外,这个国家还拥有着加勒比海的美丽风景,所以发展旅游业就成了一个极佳的选择。目前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数量基本上都超过了五百万左右。另外之前也提到过,古巴是一个矿产较为丰富的国家,所以镍矿的开采工作也完全可以提上日程。

目前镍矿已经成为了古巴的第三大产业支柱,足以见得该策略的成功。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丰厚的资源是让美国觊觎古巴最大的原因,但同样也是古巴发展最大的倚仗。美国多年来的封锁,充分证明了古巴人民顽强抗争的精神,也代表着社会主义国家永远不向资本主义国家屈服的决心。这次是古巴五十八年来顽强抗争送给世界最宝贵的财富。

美国计划实现与古巴关系正常化

美国与古巴关系,已经在奥巴马时代有所缓和,但是特朗普推翻了缓解政策,加强了对古巴的制裁,如今拜登打算恢复奥巴马的一些政策,以实现与古巴关系正常化。

这对古巴人来说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是一个可喜的信号。”带有借机要推动双方关系提升的意思。

  

Ps.本文由外贸跨境研究中心、外市场综合整理,内容部分来源于王光之话史、吃鸡小能手等,转载请标明出处!

提示:如有客户、业务等问题,或加入《全国外贸、跨境、采购救助群》,可给土司老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tx/7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