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特约记者刘莉莉

回国后,最遗憾的事,就是失去了豪饮的理由。

人们常说,“豪饮孤独当美酒”,这句话在拉美,就演变成“豪饮美酒忘忧愁”。这倒不是说,拉美人可以心安理得地醉生梦死,而是在那片“不是在狂欢就是在准备狂欢”的大陆上,少一口,绝对是遗憾。

豪饮最大的理由,就是美酒本身。墨西哥的龙舌兰、加勒比的朗姆、秘鲁的皮斯科、智利阿根廷的红酒……是拉美人的荣耀,也征服了全球亿万人的味蕾。

当然,自称小“酒鬼”,我不甚合格,只是通过这晶莹的杯中物,爱上一片陌生的土地,也洞悉到了拉美人的灵魂。一杯“莫吉托”,缘分的开始20岁以前,我从没有喝过酒,人生第一次“开戒”,便是品尝大文豪海明威最爱的鸡尾酒“莫吉托”。“莫吉托”没有酒精的辛辣,柠檬汁的香甜伴着薄荷叶的清凉,再加上朗姆酒轻微的刺激感,萦绕在舌尖,回味在心头。资料图片。

当时,我作为大学生代表赴古巴驻中国大使馆参观,慈祥的大使先生为我们介绍古巴的酒文化,并亲手调制了一杯“莫吉托”,递到我面前。

“莫吉托”,让人想到了夏日灿烂的午后。精巧玻璃杯装着晶莹剔透的液体,还斜插着一根碧绿的薄荷叶子。“莫吉托”没有酒精的辛辣,柠檬汁的香甜伴着薄荷叶的清凉,再加上朗姆酒轻微的刺激感,萦绕在舌尖,回味在心头……

多年以后,我在哈瓦那五分钱酒馆的墙壁上,看到了海明威的名言:“我的‘莫吉托’在五分钱小酒馆,我的‘达伊基里’(另一种用朗姆酒调制的鸡尾酒)在小佛罗里达餐馆。”我才意识到,自己和拉美酒文化的缘分,正是开始于大使老先生递来的“莫吉托”。中国古人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也讲“斗酒诗百篇”。而拉美人喝酒,没有这般刻意,不用“千杯”,不用“斗”,不用“饮骡子饮马”般地拼酒。喝酒,用不着喝高,高兴就好,重要的是,从一杯琼浆中体会一种浪漫的情怀。海明威生前经常光顾的小佛罗里达餐馆里,调酒师在调酒。资料图片。

于是,在阿根廷的餐馆吃牛排,一定要一边闻着肉香,一边摇晃着盛着上好红酒的高脚杯,看着那暗红色的液体飞速旋转,如同探戈舞女飞扬的舞裙;

去加勒比国家,一定要去当地人的小酒馆,喝上一杯黑人大叔调制的朗姆酒,在浓烈的气息中幻想海盗的故事,在微醺中感受那些混世魔王们遗留下的气息;

而到了墨西哥的餐馆,不喝点龙舌兰,似乎就对不起那些戴着墨西哥宽边草帽、在餐厅里献唱的“玛利亚奇”歌手。当然,在墨西哥喝龙舌兰,得学学当地地道的喝法:用食指和拇指握住一小杯龙舌兰,中指和无名指夹一角柠檬,在手背虎口上放一抹盐,喝的时候,将柠檬汁挤到嘴里,舔一口盐,再将酒一饮而尽……刺激味蕾的,是传说

伴随美酒的,一定还有故事。一段传说听罢,蓦然低头,望着手中空杯,竟有恍如隔世之感,仿佛刚才刺激味蕾的不是琼浆玉露,而是故事中主人公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

端起“玛格丽特”,一定会念着那个苦命的调酒师。“玛格丽特”是用龙舌兰酒、橙酒、青柠檬汁和盐调制的一款鸡尾酒。资料图片。

洛杉矶的调酒师杜雷萨有一个深爱的恋人玛格丽特。一次外出打猎,玛格丽特被流弹击中身亡。杜雷萨从此郁郁寡欢,并用龙舌兰酒、橙酒、青柠檬汁和盐调制了一款鸡尾酒,用“玛格丽特”的名字命名。之所以加入盐,据说是因为玛格丽特生前喜欢吃咸的东西。

人们在品味“玛格丽特”时,惊讶地发现,刚入口时,会体会到一种强烈的火辣,又很快被青柠檬的清香所冲淡,最后在喉头间留下一股淡淡的橙味。这款酒也捧红了作为基酒的龙舌兰酒。有人说,龙舌兰瓶子中装的不仅是酒,也是墨西哥的灵魂。

品尝“莫吉托”,想必会记起海明威。

哈瓦那老城大教堂广场旁的一条街道上,五分钱小酒馆和小佛罗里达餐馆,引得各国观光客蜂拥而至,因为这两家店都是海明威生前经常光顾的地方。哈瓦那老城大教堂广场旁的一条街道上,五分钱小酒馆引得各国观光客蜂拥而至。资料图片。

海明威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古巴度过的。在古巴人眼中,他不是来自敌对国家的外人,而是他们出色的同胞。“酒能刺激我的肉体和灵魂”,海明威这句名言预示着,酒精才是这位大文豪抒发才情的原动力。

畅饮朗姆酒,就会想起电影《金银岛》中海盗头子的台词:“海盗都是靠朗姆酒活着的,它是我的肉,也是我的水,是朋友,也是老婆,要是我现在喝不上朗姆酒,就像是一条被风浪掀翻后漂到岸上的老破船……”

朗姆酒酿造方法容易,价格也相对低廉,于是成了航海人的好伙伴,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海盗。当海盗们面对一望无际、变幻莫测的海洋,朗姆酒便是他们最好的伴侣,是他们排解寂寞、增加勇气的源泉。最美的酒,给最爱的你当你徘徊在一家特色酒行中,看到朗姆酒、威士忌、龙舌兰、伏特加和葡萄酒如同一件件艺术品呈现在你面前时,便会感觉到,拉美所有的浪漫和柔情都在这一刻,凝聚在房间里那若隐若现的酒香之中了。入夜后的小佛罗里达餐馆。资料图片。

拉美人豪爽、大气、不矫情,在他们看来,应当把最美味的酒献给最好的朋友。当你在小酒馆里,被整排的红酒弄得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带着微笑的服务员小哥,会拿来一个杯子,将每一种酒倒出一点供你品尝。你若是还没品尝完就晕头转向、难以继续,也没有关系,一杯淡淡的青柠檬水,足以让你记住拉美人的善良与爱。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当地,“收开瓶费”是中餐馆独有的“特色”。当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餐馆点了菜,却从包里掏出一瓶自带的酒,服务员绝对不会皱眉头,而是殷勤地取来开酒器和杯子。有时候高兴了,餐厅老板也会坐下来分享一杯。

在拉美,酒是亲朋好友相互拜访时的首选礼品,也是生日婚礼上祝福之情的最好寄托。我在异国的第一个生日,本想在乡愁之中独自度过,不过,热情的墨西哥同事不会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他们将一个精美的蛋糕和一瓶龙舌兰带到办公室,蛋糕一扫而光,至于美酒,每人只喝了一小杯。到了下午,工作虽是没耽误,但是办公室内显然多了不少欢声笑语。五分钱小酒馆中,侍应在为顾客调制莫吉托。资料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拉美的酒有着高大上的品质,却不一定有高大上的价格。例如,选购一瓶上好的智利或阿根廷产的葡萄酒,用不着去高档酒行,在普通超市就可以搞定,而且价格只要一两百人民币。

来到拉美,你便不会认为,品尝上等的朗姆、龙舌兰、葡萄酒是戴着金表的老绅士们的专利。当主妇们挎着装在菜篮子里的红酒兴冲冲而归,当平民百姓也能到海明威经常光顾的小酒馆品尝这位文学巨匠最爱的鸡尾酒,当中国酒单上那些价格令人咂舌的佳酿成为南美居民家中的“标配”……我们不禁感叹:拉美,你真是太幸运了。山外青山专栏享受阅读!

作者简介:刘莉莉,80后北京女孩,跟所有北京人一样,心里装着地球。父母都是外交官,自小跟着大人走世界、看天下。从外交学院毕业后进入新华社,从事的是国际新闻报导,用另一种方式来关联天下。

转眼“入行”已是第九个年头,自认为未虚掷光阴,忠实地履行着新闻记录者、历史见证者和故事倾听者的职责。2010年9月作为记者被派往墨西哥新华社拉美总分社,踏上了《百年孤独》作者玛尔克斯笔下那片古老而神奇的大陆。

在拉美工作和生活期间,有机会到15个国家采访、游历,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曾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联合气候大会等国际会议和高端访谈中采访总统,也曾在毒枭出没的墨西哥城贫民窟与当地居民话家常,曾坐在地板上与环保主义者谈天说地,也曾到当地华侨家中做客,体味海外游子的冷暖……

丰富的采访经历使她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驻外两年,除了完成日常报道外,还为《环球》、《国际先驱导报》、《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等报刊撰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稿,将一个多姿多彩的拉美展现在读者面前。

2012年底结束任期回国,但心里依然眷恋着拉美的山山水水,工作之余,也为报刊撰写特稿和专栏,并为央广“中国之声”担任特约评论员。如今在《亚太日报》开设专栏《山外青山》,希望利用这个新媒体聚合平台传递拉美及其他区域的文化讯息,讲述那些值得称道的历史和传奇,用自己的感悟,与读者构建心灵的共鸣。

编辑:亚太日报穗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xj/8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