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85.html

文:明哲

有着“民族脊梁”之称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诚如斯言,只有不满足于现状,才能够产生努力拼搏的决心与勇气。一个人要想取得突破自我的成就,就必须学会从不满足中获取向上的动力,而一个国家的发展亦是如此,只有不断探索,不满足于现有的国家发展状态,才能够有进步的空间。

寻求进步的道理虽然好,可也并不是人人都能够理解其中的真谛。阿尔巴尼亚就是这样一个“不思进取”的国家。明明知道自己远远落后于人,却对自己的现状还十分满足,以至于没有改变自我的意识,始终在“穷困潦倒”的处境中自得其乐。

在世界看来,阿尔巴尼亚的穷困是不争的事实,可是这样的事实并没能激发阿尔巴尼亚本国人民的奋斗激情,他们反而对如今的处境自我感觉良好。因此,对于阿尔巴尼亚,我们也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一切结果的形成都有着其原因的推动。那么为何这样一个穷困潦倒的国家能够如此倔强,始终坚守着贫穷现状呢?这其实是种种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

一、穷到极点,却成为其护身符

阿尔巴尼亚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的西岸,它的东北部是马其顿共和国,东南部坐落着希腊城池,此外这个国家还与意大利隔海相望。谈及欧洲,人们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美丽富饶、安居乐业,可是阿尔巴尼亚的国家现状却与人们理想中欧洲背道而驰。不仅没有传统欧洲国家的繁华与富饶,阿尔巴尼亚甚至还比不上东南亚小国的经济发展。

阿尔巴尼亚的“穷”并不是一时一地的状态,而是这个国家从历史的脉络中传承而来的,而这种状态的形成与阿尔巴尼亚自身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阿尔巴尼亚的发展受到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难以发展。由于国内土地大多是山地高原,又加之连年的干旱气候,在阿尔巴尼亚国内农作物难以存活,这也就直接导致了资源的短缺。除此之外,分布在阿尔巴尼亚国内的自然资源也不丰富。少了大自然的眷顾,阿尔巴尼亚要想发展起来十分艰难,这也成为了这个国家始终保持穷困状态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阿尔巴尼亚的发展日渐衰微,只能是牢牢占据了世界上最穷国家的“宝座”。

其次,阿尔巴尼亚国内居民的懒惰的秉性使得着这个国家更加贫困。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幸福从来都不是靠别人施舍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来的。”阿尔巴尼亚的国民显然没能明白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在他们的观念里就没有“勤奋”二字。终日懒散的心态使得这个国家的人民缺少了靠拼搏改变命运的勇气,反而是渐渐习惯于这种穷困。对于他们而言,工作就意味着痛苦,而他们不想要痛苦,于是乎一个又一个懒惰的人组成个一个懒惰的国家,阿尔巴尼亚因此也失去了靠勤劳的双手获取财富的机会。

过度投机使得阿尔巴尼亚的发展“雪上加霜”。因为不想要劳动又渴望挣到大笔财富的心态成为阿尔巴尼亚大多数人的想法,一种新的盈利模式便应运而生——利用跨国传销大肆敛财。对于懒惰成性的阿尔巴尼亚人来说,这种“躺着就能赚钱”的高回报投资无疑有着致命的诱惑,也正因此,将近三分之二的国民选择了将自己的财产存入了银行,他们一夜暴富的美梦也在这样的投资活动中悄然滋长。好景不长,这场国民性“投机活动”并没能像阿尔巴尼亚人民期盼的那样给他们带来丰厚的收益,地下钱庄的破产使得这些人民的美梦彻底破灭。这场跨国性的“传销活动”在让阿尔巴尼亚国民散尽家财的同时,也给了阿尔巴尼亚的经济致命一击,这时的本就穷困的阿尔巴尼亚陷入了更加凄惨的境地。综合以上原因不难发现,阿尔巴尼亚的“穷”是咎由自取。可是正如那句话所说,“每个硬币都有两面,事物的发展亦是如此。”阿尔巴尼亚穷到了一定境地,便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阿尔巴尼亚国民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令他们深恶痛绝的“穷”会成为他们最坚固的护身符。因为穷到了极点,阿尔巴尼亚竟然免于遭受了一场劫难。众所周知,二战之后苏联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迅速向周边扩展着自己的势力,而巴尔干半岛也是苏联势力渗透的重要对象。作为巴尔干半岛上的重要分布国,阿尔巴尼亚也毫无疑问地受到了苏联的管辖,成为了苏联的“小弟”。

作为“小弟”,阿尔巴尼亚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穷困就轻易向“大哥”屈服,而是在自己即将面临威胁时及时做出行动。年,因为担心自己回想捷克斯洛伐克一样被苏联瓦解,阿尔巴尼亚竟然大胆提出要退出“华约组织”。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太岁头上动土”,直接挑战了苏联的权威。

在所有人都等着看阿尔巴尼亚被苏联严惩的好戏之时,苏联的无动于衷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苏联之所以没有动手收拾自己的“小弟”,其实是因为阿尔巴尼亚实在是太穷了。根据苏联国防部的初步计算你,毁掉阿尔巴尼亚至少需要几百亿卢布,而这笔钱的数目就算是占领了阿尔巴尼亚也难以回本。于是乎本着“不做亏本生意”的心理,苏联就放了阿尔巴尼亚一马,阿尔巴尼亚也算是“因祸得福”才免遭一难。

2.碉堡林立,处事“蛮横”

对于自己的贫穷现状,阿尔巴尼亚并没有因此而“低人一等”的自觉性,反而是一副蛮横无理的架势,完美展现了什么是“又穷又横”。而阿尔巴尼亚之所以能这么“横”,与其国内强大的碉堡防御系统有着密切的关联。

虽然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的人口仅有三百万左右,但是在这个国家内部建造的碉堡数量竟然达到了七十余万个。这样庞大的碉堡数量为阿尔巴尼亚提供了近乎坚不可摧的安全保障,曾经有人开玩笑说道:“阿尔巴尼亚的碉堡数量足以让每个阿尔巴尼亚人都能够享受到四人间的高级保护待遇。”

正所谓有了层层堡垒的牢固保护,又加之自己的国家贫困到让别国失去了入侵的兴趣,阿尔巴尼亚才能够安然无恙地存在了这么多年。也许是被多年安逸的生活蒙蔽了双眼,阿尔巴尼亚的行为也越发的大胆,虽然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可这并不妨碍阿尔巴尼亚的“蛮横”。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仗着自己“穷”,阿尔巴尼亚可谓是把“穷横”二字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获取巨额的财富,这个欧洲穷国开始进行一些见不得人的“黑市交易”。因为贩卖枪支武器能够带来巨额的利润,阿尔巴尼便不再顾忌这种贸易将会带来的风险,始终不断扩大自己给欧洲黑市的供货量。阿尔巴尼亚的这一行为直接给欧洲社会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各种的暴力事件因为得到了充足的武器支持而层出不穷。为了维持欧洲社会的稳定,欧洲各国不得不派出大量军队保护国民安全。

作为这些暴乱的“罪魁祸首”,阿尔巴尼亚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心虚和愧疚,反而是一如既往地发挥自己“穷横”的本性,直接表示:我知道你们为何花了很多钱,可是我没钱,赔不起。从这一点来看,阿尔巴尼亚似乎并不把自己国家的贫穷当成是鞭策自己的动力,反而是把贫穷当成了自己为非作歹的理由。

“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也许是阿尔巴尼亚的“穷横”达到了一定的境界,面对这样一个丝毫不顾及脸面的国家欧盟也无可奈何,只能是一再退让。为了让阿尔巴尼亚在欧洲黑市上消停一些,欧盟不得不拿出一笔巨款去“援助”阿尔巴尼亚,而这笔巨额捐款也成了阿尔巴尼亚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总结:

贫穷不是问题,没有摆脱贫穷的心态才是阿尔巴尼亚始终穷困的根本原因。“天助自助者”,如果连自己都放弃自己,又有什么理由能够期待上天的眷顾呢?倘若阿尔巴尼亚的国民始终保持着这种“手心向上”的姿态祈求别的国家的施舍和援助,那么阿尔巴尼亚只会在穷困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为今之计,只有阿尔巴尼亚的人民改变曾经的懒惰陋习,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自己的国家发展贡献力量,阿尔巴尼亚才有可能开启崭新的篇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engpengxiangz.com/hwnjp/11094.html